選購貴價耳機的四個竅門

休閒

發布時間: 2016/01/15 20:30

分享:

分享:


近年高階耳機愈賣愈貴,配置的技術也愈來愈複雜,到底花上數千至過萬元買對耳機回來,是否物有所值?今次特別請來耳機狂人Cato Mak(Lyra Media主編)為大家講解選購貴價耳機的竅門。

耳機狂人Cato為大家現身說法選購貴價耳機的竅門

1. 聲音口味

Cato認為選購耳機至關重要的一點,是你實際想要聽甚麼音樂,因為即使是相同牌子,都可以有不同特性的耳機,例如有些低音較重,有些人聲突出,也有平均型的,要視乎你想聽甚麼音色而決定揀機的方向。Cato又提醒用家,買之前最好預備自己慣常聽開的音樂檔來試機,才能試真耳機的音色是否合你的口味。

2. 入耳式?頭戴式?

有些用家也會煩惱,究竟應該揀入耳式還是頭戴式的耳機?這一點,Cato認為主要視乎用家平常會在哪裏使用,例如主要是出街用的話,香港地夏天有時去到30多度,頭戴式耳機可能不太合適,但如果主要是在室內或搭車時用,則入耳或頭戴式也無妨。
其次是因應用途而定,究竟是主要用來跑步時聽歌、有通話需要,還是想要有降嘈功能,都是選購前需要考慮的條件,幫助剔除不適用的耳機選擇。

究竟動鐵單、動圈抑或混合單元耳機較好?

3. 用甚麼器材聽歌?

Cato認為聽音樂的器材是要看整體配套的,舉例如有些人不能miss call,因此播放器材主要就是手機,選擇耳機時便要考慮自己的手機是否夠推?若不夠,可能便需要預留budget額外購買DAC或耳擴。更深層次的考量是播放裝置的特性是否跟耳機能夾得來,如日本與歐美品牌的聲音取向都有分別,又如本身的耳擴人聲較突出,若選擇同樣是人聲突出的耳機,兩者拼湊在一起的話,低頻或其他部分可能會不見蹤影。

4. 動鐵?動圈?還是混合單元較好?

一般人認為採用動圈單元的耳機特點是動態高、密度高、是力量型;動鐵單元聲音則較細緻;而混合型即是將動鐵與動圈結合,集兩者之大成。Cato認為這說法基本沒錯,但也有例外,他見過一些「國產」品牌推出的混合型單元耳機,其實只是將所有東西放在一起,而沒考慮到兩種單元發聲的特點完全不同,嚴重情況甚至出現聲音斷層、相位差異,所以揀耳機不要單看硬件規格,還需考慮整體結構與技術的配合。

選購耳機,除了看有幾多個單元,還需考慮如機殼用料、線材和結構的精密程度。

總結:不是單元愈多愈值錢

最後,Cato拆解常見謬誤,一對耳機是否值數千甚至過萬元,並不單單取決於有幾多單元,還要視乎用料、造工、結構等不同因素。例如一對8單元耳機為何會跟一對4單元耳機賣相同價錢?那可能是因為8單元耳機用上塑膠耳殼,4單元耳機配置金屬/木/碳纖耳殼和高級線材,整體配搭對耳機的質素都會構成影響。

撰文 : 陳若冰 本報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