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捱麵包」年代已經過去

休閒消費

發布時間: 2016/03/16 14:09

分享:

分享:

相片來源:Benson Tsang fb

從前有一句說話叫「捱麵包」,意思即係話窮人沒有能力大魚大肉,要「醫肚」,麵包就是一個較為經濟和飽肚的食物,所以食麵包係要「捱」。

大家知唔知依家在集團式經營的麵包舖,買一個叉燒包要幾多錢?有冇研究過自己食咗啲乜?有冇發覺依家啲麵包越嚟越輕?真係好似一陣風咁,食完都唔係好飽。

差不多每次行動我也會分享「空心叉燒包」的故事,但係講咗咁耐都未正式為叉燒包進行「解剖」程序。

機會來了。

在某連鎖店買咗一個叉燒包,原來一個麵包有102克,到底102克有多少?大約有12個兩蚊大餅咁重。將麵包殻、發燒粒和肉汁分開,終於睇清楚一個價值$8嘅叉燒包,大家可以食到啲乜,原來有十粒「叉燒粒」和「飽殼」,當然還包括美味的肉汁。

大家又知唔知道一個拾荒老人家,在街上要執幾多嘅汽水罐先可以換到一個價值$8的空心叉燒包,食到這十粒「叉燒粒」和「飽殼」,按照市值1毫子兩個計,老人家需要執160個汽水罐。

咁一個老人家要執160個汽水罐需要幾耐時間?按照親身經驗,兩個年壯健的男人用三個鐘頭翻開超過100個垃圾桶,搵到99個汽水罐,再作簡單運算,一個老人家就要用十個鐘頭「就」可以去「享受」一個「空心叉燒包」。

香港真的太美好,從前「捱麵包」年代已經過去。

原文刊於Benson Tsang Facebook,獲授權轉載。標題經TOPick修改,原題為〈捱麵包〉。

撰文 : Benson Tsang 平等分享行動發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