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晨:請珍惜那個婚宴上願意搭枱的朋友

休閒消費

發布時間: 2016/03/28 11:11

分享:

分享:

相片來源:張晨(鳥不起)facebook

人生有段時間,叫「紅色炸彈潮」。身邊的朋友都走入教堂,展開另一階段。

你未必會見證教堂的一幕,但多半會受邀至飲宴現場。

近年我也身處「紅潮」之中,由甚麼禮數都不懂,到現時清楚所有「禮金價」、清晰自己的身份、不做多餘的事、放棄不必要的期望。

例如曾預期可與新郎感動地聚舊,喝上四杯酒,漫談數十分鐘。到現場才知道自己獲配給的時間,大概已夠在「合照時間」與他說句「恭喜」。

想起自己的朋友圈子,有個共通點,都是「幾個幾個FD」、甚至十幾人都熟。欠缺了十幾人的激情,更多是幾個人的「最佳組合」。

但這樣在婚宴上就出了問題。大家都知,一圍枱就是坐十幾人。

無論你是傳統酒樓還是五星酒店都避不了這個格局。

你與新人的Common Friend就是4、5個。這樣,你出席就鐵定要搭枱。

在婚宴上搭枱是一件頗奇妙的事。一圍枱兩班人,多數三唔識七,但慶賀同一件事。與逼在尖東看煙花,大伙兒互相擠擁一樣,都是有種「唔知想點」的感覺。

目前為止,我的去飲經驗中,8成都是搭枱。可謂是「搭枱專家」,甚至認為「我生出嚟就係為咗搭枱嘅!」

雙方在如此喜慶的場面上恰巧成了「搭枱拍擋」,多半只有四種對話。

嗯,呢個位有冇人坐架?

你係(新郎)定(新娘)嘅朋友?

唔好客氣,食先呀食先呀。

你哋仲要唔要?(指啲食物,因為阿姐想收碟)

我稱之為「搭枱方程式」,多數離不開這四種對話,除非佢好健談或者你好健談。

大家眼神一旦有所接觸,還要微笑點頭。雖然雙方沒有惡意,但始終都「唔多聚財」。

搭枱不是優差,特別在婚宴上。

但為何每次的「擺酒」,還是會出現「願意搭枱」的人?

其實他們在到場前,早知自己「人丁單薄」,稍有猶豫者,早就放了飛機。

可是有些人明知搭枱都要黎。搭枱的這幾位,與主台有段距離,不是主角、甚至連對白都沒有。

整個過程,只是放下禮金,留下無人認得的簽名。工作是拍手掌與歡呼。最後在合照或祝酒的時候給他片言隻字。連離開時也沒太多人發現。

有人問:

咁去嚟有意思咩?

的確是有。

雖然沒有促膝長談、也不屬於話題軸心、只佔回憶片段中的一小幅相。

但你覺得在遠處凝望朋友成婚,也是一種幸福。

終於明白,有時當一個守望的角色就好,成為朋友一晚的佈景板。

因為他,在你心中有這個價值。

如果有天你在台上穿起禮服婚紗,偶爾看到這群連搭枱都不介意的朋友,就記在心上吧。

他們默默地守護著你,用回憶填滿自己,用掌聲與你談了一整夜。

原文刊於張晨(鳥不起)facebook,獲作者授權轉載。

撰文 : 張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