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類處理污水 除氮磷減紅潮

社會

發布時間: 2016/04/19 00:05

最後更新: 2016/04/19 00:06

分享:

分享:

香港公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何建宗教授認為,本港可以從多方面減碳,例如利用巴士站的頂部進行綠化。 (程志遠攝)

本港學者研發出「藻類污水處理系統」,可將污水去氮除磷,達水務署3級污水處理水平,冀天然除污法可應用於污水廠,減低紅潮機會,技術若應用於大廈外牆,化身成「金魚缸」,更可為大廈降溫。

香港公開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合作研發出「藻類污水處理系統」,在魚塘內養殖藻類,再透過藻類分散水中的污染物,令污水可循環再用。

公大科技學院院長何建宗教授指出,經藻類處理過的污水達水務署3級污水處理水平,即將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總懸浮固體和營養物減至極低。

何建宗正與渠務署協商,於元朗污水處理廠進行藻類養殖,期望可去除水中的氮和磷,以減低鄰近后海灣出現紅潮的機會。

渠務署表示,署方已同意在廠內撥出所需空間以進行試驗。但署方指,藻類淨化污水的技術發展現時仍在初步階段,署方需要掌握足夠的研究數據和實證資料後,方能評估此項技術在各方面的可行性。

何建宗又指,該系統除了可作污水處理外,亦可替建築物降溫。日本有大廈外牆加裝雙層玻璃,利用大廈的污水飼養藻類,水源流動再配合陽光折射,能降低室溫。歐洲曾進行實驗,可令平房溫度低4度,減少冷氣用電。

何建宗解釋,藻類減碳能力達10%至20%,比一般植物的5%至7%高。若將實驗移至本港,一個商場以每日產生20萬噸污水計,每日可減3萬噸二氧化碳。但何表示未做相關實驗,未知需要多少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