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帥青:脫毒神器 Pokémon Go改造社會?

City

發布時間: 2016/07/15 08:00

分享:

分享:

任天堂的《Pokémon Go》,有傳最快今日登陸本港。一個遊戲帶來的改變,或比大家想像都大,在外地推動全民出街做運動、宅男宅女識朋友脫「毒」,若在香港也有同樣效果,也是不錯?

美國、澳紐、英國及德國,已可玩到全球大熱的手機遊戲Pokémon Go,港人仍在引頸以待。但相信不用等太久,港人也可周街捉小精靈。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此遊戲將在數天內開放予亞洲區用戶,更有日本網站傳出消息,指最快今日登場。

Pokémon Go在本港將引起熱潮,不難預料,但此遊戲的厲害之處,遠不止於吸引粉絲,更在於可以改變社會。過去的電子遊戲,大眾覺得「不健康」,刺激更多人只顧打機不運動,或做內向的宅男宅女,不過,Pokémon Go反而顛覆此現象,成為拯救懶人、宅男宅女的神器。誰說戲一定無益?

●救懶人:迫做運動
一般手機遊戲,只望着螢幕就好,但此遊戲的不同處在於遊戲內的「遊樂場」,就是全世界,玩家要捉小精靈、要升級,請帶着開啟GPS的手機,到處尋找,不可安坐在椅子上,且要「孵化」一隻小精靈,往往要走路,由2公里至10公里不等!

加上遊戲的設定,把不少小精靈,「放」在社區地標、歷史建築,還令一些平常不關心社區的人,在做運動之餘,重新認識自己居住的區域。

有玩家就指,本來不做運動,但為玩遊戲,3天內行路50公里,認識到以前沒留意的社區景點;又有人笑稱,以後不需再買健身中心會籍了。以一個遊戲,帶動全民散步做運動,還要一邊行路一邊玩得開心,確實比起政府的健身教育廣告,效用強得多。

●救宅男:促進社交
另一個作用,更是「拯救」宅男宅女。遊戲迫使玩家走出家門,但更是鼓勵與其他玩家接觸,且不像其他網上遊戲般,只是網上對話,而是真人的面對面溝通,玩家在捉小精靈的現場,就會遇到不少同好,且網上更已有不少人,發起組團一起去捉小精靈,動輒有過百人,甚至上千人參加。

玩家之間交流心得,容易令較內向者減少社交障礙,融入有相同嗜好的圈子,有外地玩家指,本來沒甚麼朋友,但出外玩了數天,已經認識了25個新朋友,甚至有外國專家認為,此遊戲最能幫助抑鬱症患者。

●救小店:Pokéconomy
更甚的是,Pokémon Go影響力,還不在於改變人,更在於經濟,帶來新的招客手段。因此遊戲的其中一個吸金手法,就是讓商家付錢,換取在其店「放置」小精靈起碼30分鐘,然後吸引玩家前往。

結果,不少店舖紛紛付錢,其中在紐約,就有幾間小店受惠。據彭博社報道,紐約一間薄餅小店,就付了10美元,安排不同的小精靈在餐廳出現,成功帶動人流及生意,比起一般周末,生意額上升30%。有外媒更將此稱為「Pokéconomy」。

當我們期待Pokémon Go來港,讓大家有得玩之餘,本港會否也像外國般,因此遊戲而出現全民運動、促進社交的正面作用,幫助本港的宅男宅女,其實同樣值得期待。

但當然,熱潮可帶來好的一面,若過猶不及,一樣可以有壞的一面,例如在外地,部分玩家大意,誤入賊人圈套,被騙到無人處打劫,又有人玩到不睇路而受傷、在辦公室打機不做事,得罪老闆等。總之玩遊戲,就別過分沉迷,讓好事也變壞事了!

撰文 : 沈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