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潭涌1小時海岸森林浴 感受客家之味

休閒消費

發布時間: 2016/08/25 18:29

最後更新: 2016/10/03 17:31

分享:

分享:

面對都市繁囂,總想遠離一下,西貢北潭涌可說是一家大小短程散步首選,交通方便之餘,全程約3公里路程平坦又在樹蔭下。北潭涌自然教育徑山光水色,途中有上窰民俗博物館,讓大家領略客家先民拓荒秘辛,也是敞知性之旅。

在1950年以前,對岸鄉民到西貢都要靠渡船;以是有鄉紳陳生記等向鄉民集資建橋,利便鄉民之餘,我們才可輕易橫越龍坑到對岸,建橋碑記現仍立於橋頭。(Kin Lau攝)

復興橋上了解北潭涌

從西貢市坐巴士到北潭涌上窰站只需20分鐘,對面就是「北潭涌自然教育徑」起點復興橋。從橋上俯視龍坑,可了解北潭涌地名來由,此水道距河口只有數百米,海水順海潮漲退而倒灌或退卻,就是廣東人常說的「涌」;因滙成龍坑的溪澗都在北潭坳南方的河谷內,故稱此地為北潭涌。

約在50年前,這片靠海的田野種滿鹹水稻,是沿海客家人賴以維生的作用。(Kin Lau攝)

生活作物俯拾皆是

過復興橋,沿郊道進入上窰,路綫沿龍坑岸行進,樹蔭下頓感涼快。一路上,路旁有前人種植的龍眼、霸王花、製香的牙香樹、用作洗煲的錫葉藤等植物。

上窰村是一組客家碉樓或建築,集防衛、生活、工作等功能於同一建築內。(Kin Lau攝)

清代灰窰與客家古村

前路下方又有一清代灰窰,村民用此窰焚燒珊瑚與貝殼作石灰,是古代重要建築材料。到1950年代,英泥取代石灰,灰窰便遭廢棄。前方一列建在石墩、石牆上的客家屋屹立路旁,此乃由來自新安縣的黃氏客家族人在1830年創建的上窰村,現在改建成上窰民俗博物館;館內依舊貌陳設,讓遊人了解昔日客家人生活。

昔日上窰民俗博物館外的渡頭,位處龍坑河口,鄉民到西貢趁墟,水路需時1小時。(Kin Lau攝)

由小童群益會營運的白普理營,是水上活動及觀星的最佳地點。(Kin Lau攝)

寧靜內海斬竹灣

繼續前行(勿跟「上窰郊遊徑」上山),見「白普理營」路牌,橫越起子灣半島步至營地用作水上活動的岸邊,面對寧靜的斬竹灣,黃昏退潮後又是一番特別景象。沿村徑繞半島一周,有荒廢的黃宜洲村,村旁近起子灣海旁是昔日種植鹹水稻的稻田,現在已成荒蕪。全程來回約1小時。

交通:九巴94號、96R(只在假日服務)在上窰站下車(車站斜對面發記士多旁是入口),從西貢市坐的士直達,車資約HK$80。

注意:

  • 炎熱天氣下,請帶備足夠食水;亦需帶備足夠食物(復興橋旁的發記士多已於去年結業)。
  • 在海岸活動須注意安全,因有潮汐,不應走近河涌。
  • 熱天於叢林內活動,應做足防蚊措施及噴灑蚊怕水。

【其他熱話】將軍澳行山秘徑 1小時直達釣魚翁山

【其他熱話】鰂魚涌秘密小徑 行6分鐘享涼風遠離煩囂

【其他熱話】香港5條易行涼浸浸環塘徑 30分鐘環塘一周

撰文 : Kin Lau TOPick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