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婦帶幼兒歐遊體會在地生活:外國的公園不會鋪石屎

親子

發布時間: 2016/11/21 14:20

最後更新: 2020/05/18 13:01

分享:

分享:

早前他們一家參與 ohmykids舉辦的Pop upon a time 立體書展,何比說,兒子尚未對書有興趣,仍在慢慢建其立閱讀習慣。(羅惠儀攝)

何處是樂土,適合養孩子?一家庭,一故事:昔日曾參與反高鐵的何比,今日選擇與丈夫 Sunny 和兩歲兒子陳世在大埔林村經營私房素菜 Sage farmily,與自然共生,更重要的,是工作性質能令他們可陪着愛兒成長。

最近首次帶小人兒歐遊 24 天,對照外國環境,知性的一家,又怎樣看今日兒子成長的大環境?

首次帶陳世出門,為兒慶祝兩歲生辰,一家三口首站是英國,以德國為終點站,除了先訂好住宿,特別計劃到蘇格蘭、德國歷史悠久的生態村外,基本上 24 天旅程也隨心而行,小人兒滿腦子也是車:(搭)大大火車、ICE火車(德國高速列車)……

不少景點也適合幼兒,像動物園。何比強調不認同動物園概念,乃將動物視為娛樂事業一部分,卻讓她找到德國免費入場的動物園。

那裏的動物不是展品,而是生活,揀的也是適合當地氣候生活的動物(中美洲動物如羊駝、孔雀等),全都是食草,你會見到動物的狀態很舒服、安詳。

德國動物園附近公園的海馬隧道,有不同洞口讓孩子穿梭,兩歲的陳世獨自在內玩了半小時。設計本身亦不容大人介入。(受訪者提供)

【延伸閱讀】特朗普是如何培養出「貼地」的子女?

原始遊樂場

近月香港的遊樂場設施掀起話題,何比說,外國的公園設施,連成人也覺得好玩。

外國的公園不會鋪石屎,香港是任何地面都是石屎。歐洲很多是泥路,樹不會被石屎封着,周圍都是枯葉,你踏着的都是大自然的聲音……

遊樂設施也多用木材及金屬。

沒有任何安全設施,全都是沙地,不過,你不會擔心,因為跌在地下都是泥和枯葉。就是因為香港多是石屎地,需要蓋上膠墊防受傷。我覺得有點多餘,你不鋪石屎,變回泥地便可以,是香港過分保護到一個地步,沒必要。

在德國動物園旁的遊樂場,有一條深受兒童歡迎的海馬隧道,當中有不同洞口讓孩子穿梭其中,亦可攀高,同樣沒有任何安全措施。

他是全場最細的孩子,自行捐入那些窿內玩,內裏黑漆漆的,有很多回音,好像很長的隧道。那個設計,很自然是大人不可以入的,你卻不會擔心……反而在香港,我更擔心拐子佬。

兩歲人仔,在洞內自行玩了半小時,還不捨得走呢!何比形容孩子本身細膽,又怕黑,不過,她們覺得很安全,因為聽到洞內很多聲音,對他來說是有趣的經驗。

民主制度學校

以媽媽身份遊歐洲,何比難忘遊丹麥時,就算平日早上,不時也見到父母與子女在一起,亦是多口之家,皆因丹麥屬於鼓勵生育的國家,產假 18 周,待產假兩周。可以整個家庭去公園玩,在香港很少見。

Sunny補充,當地司機車品也好得多,不會亂響horn,香港的,你在安全島也「砰」你。

何比認同:

有時候你在街上行,周圍的車都不住響安,小朋友會很驚。在歐洲一定不會發生,一定以人為先,道路也寬闊得多,不會人車爭路。

外國家長不會在公園亦步亦趨,監察孩子活動,只坐在一旁彼此閒聊,Sunny 難忘有德國兒童瀡滑梯時,會在滑梯末段抱起一堆落葉,趁有孩子滑下時便拋向對方:

當有人發現這個方法好玩,便將樹葉愈堆愈高,令半條滑梯也是樹葉……香港父母見到?一定叫不要碰。

德國不少滑梯依斜坡而建,既長又斜,小人兒膽小,一定要爸爸陪自己玩。(受訪者提供)

【延伸閱讀】養育孩子家不用大 心懷要大

夫婦倆辭工搬到新界,共同經營事業,陪着兒子成長是家庭核心價值。因隨時可以見到父母,不用等父母放工,因相信孩子成長首 3 年很重要,但他們未打算在家教育(Homeschooling),較傾向美國 Sudbury Valley School 的 Unschooling 模式:沒有老師、時間表,甚至沒有年齡分班、課程大綱的學校。

學校的民主制度,是所有人,學生和校內工作的人,都可一人一票決定學校大小事務……那是我支持的教育制度。

聽罷覺得媽媽想得理想?其實,當今日的教育制度逼迫學童難以喘息,或許另類教育是陳世一代的兒童可見的出路。

在蘇格蘭生態村Sieben Linden內的遊戲設施,全都是手造,很原始的裝置。 (受訪者提供)

隨意在沙池堆沙,是外國小朋友常見的活動。(受訪者提供)

貼近土地的生活

何比看過日本婦產科醫生池川明寫有關胎內記憶的書:談的是胎兒怎樣揀父母,那是一種出生前的記憶:今世與父母結緣,原生家庭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可說影響深遠。問她知否兒子緣何揀自己做媽媽,自己可以給他怎樣的生活?

由知道有BB,我已肯定要做好自己,不可以得過且過,你想過怎樣的生活,現在是時候(改變)。坐月時已經辭工,相信的,要立刻做。

她想孩子生活貼近土地,自耕自足。「他不是做農夫,不一定食有機食物……」問她對當下香港的生活狀態可有恐懼,二人樂觀指他不會讀主流學校,仍然有選擇。夫婦倆說,若真的要恐懼,應該是鄰近的核電廠威脅更大。

香港連大人生活都不適合……不要太多期望,想他怎樣發展,世事不是這樣,我們只有盡力做好……就算即刻有雙普選,核電廠爆?甚麼都沒有。

【其他熱話】6 歲港童寫書 為殘疾唐狗籌款

【其他熱話】趙海珠營造高質親子時間:成績並非最重要

【其他熱話】母子行山執垃圾 港媽:地球我有份

撰文 : 羅惠儀 TOPick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