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嘉敏:「無問題」才是最大問題

親子

發布時間: 2017/01/16 13:33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59

分享:

分享:

曾在大學校園內演講或授課者,皆有此經驗:到最後詢問學生有否問題時,全場緘默,或你眼望我眼、或低頭避免眼神接觸、或嗱嗱臨執包袱走人。學生「沒有問題」是學校教學最大問題,此反映學生:1.怕表達;2.怕俾人笑或3.根本對那學科不好奇。

若在大學仍未能培養到「問問題」的習慣與能力,投身社會便會以「無問題要問」的思維面對上司與同事。這問題可大了,輕則被看成不好奇和不投入,重則因「唔敢問」而用自己方法完成上司吩咐之任務,結果「完全錯晒」。其實簡單一句如:「××(上司),剛才你希望我要×××這樣做,我理解有無錯呢?」已可避免不必要錯誤。

有大學教授只懂擰頭慨歎「香港的大學生上堂唔主動」。社會文化有差異,硬將香港和外國學生相比,不公平。香港學生自小不被鼓勵在課堂主動發表或提問,太多提問的孩子還會被視為「問題多多」或「挑戰權威」。課室乃老師「主場」,不能把責任往學生身上推或只拋出一句「他們坐響度眼定定,我都無計」就當事不關己。

每個學期完成,最大安慰是,看見學生由第一堂面面相覷不敢表達,慢慢蛻變為能在人前自如發言,亦懂尊重別人觀點和投入思考的年輕人。要做到課堂裏有這種氛圍,老師要扛上責任,我的心得是:

1. 鼓勵互動,每堂拋出幾個問題,並向學生強調那怕是「估估下」或「錯晒」的答案,都是課堂貢獻,卸下怕「瘀」包袱,漸漸培養敢發言的勇氣,更能讓老師理解學生進度,哪處或需詳加解釋。

2. 提醒學生,好點子都靠「問」出來,愈「問」愈有新發現,激發全班提升思維層次,而非只是問者與老師兩者之間的事。

3. 學生敢講敢問之餘,老師的肢體語言也很重要,身體微傾向前、一個微笑或一個點頭,都是鼓勵。

4. 提醒他們其他同學也有同樣發言及發問權,必須學懂尊重;表達不同意時,不能像電視見到班馬騮那樣人身攻擊及全無解決方案。在課堂裏,要學習如何理智表達不同意見時,還要學習提供比對方更好的方案,才是有建設的討論。

5. 鼓勵學生引伸思考、行多幾步,因有好奇心,才有好問題。

【其他熱話】 陳錦鴻分享育兒經驗:父母要給小朋友定標準

【其他熱話】 嬰幼兒四肢活動發展標準 幾歲懂單腳跳?

撰文 : 利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