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飽飽滯滯 中醫推介消滯清熱特飲

健康資訊

發布時間: 2017/01/26 11:50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59

分享:

分享:

每逢農曆新年,團年飯、開年飯、春茗等飯局一個接一個,加上新年有不少應節美食,如煎蘿蔔糕、煎年糕、煎堆、角仔等等,都是又煎又炸,吃得多既熱氣又容易飽飽滯滯。

傳統習俗新年要去親友家拜年,頻頻撲撲,就算不去拜年,相信不少人都會趁一連幾日假期,當然玩到盡,休息時間不足,精神自會欠佳。

想新年期間避免飽滯、熱氣、過勞,就要聽聽中醫師的溫聲提示。

  • 飽滯

香港健康協會註冊中醫師朱國棟指出,胸腹飽脹、胃部噯氣、四肢疲倦、食慾減退等消化不良症狀,都是「積滯」的常見臨床表現。要處理積滯,可善用食療,例如:山楂消肉積;谷麥芽消粉麵類積滯;芒果核消食導滯、除痰;布渣葉清熱滯;雞內金有消滯作用。

建議特飲:

1. 砂仁茶

功效:降氣消滯。

材料:春砂仁殼錢半。

製法:上味放入有蓋杯中,用滾水沖泡,加蓋焗8-10分鐘後即可飲用。

2. 消滯茶

功效:清熱消滯。

材料:芒果核2-3枚,布渣葉5錢 。

製法:材料加上清水4飯碗,煎至碗半,然後加入片糖少許拌勻,分兩次飲用。

【延伸閱讀】團年飯卡路里排行榜 清蒸龍躉斑有幾邪惡?

  • 熱氣

朱醫師表示,中醫所指的「熱氣」,大致分兩類,症狀有分別:

陽盛熱氣:

其人體形偏豐壯,嗜吃辛燥食物,故容易引起身體熱能過剩的一種自覺表現。

症狀包括:面紅、喜涼怕熱、大便臭穢、語聲較大等。

陰虛熱氣:

其成因多為人體營養長期虛損,導致功能與營養失衡而逐漸產生內熱的一種自覺表現。

症狀包括:體形偏消瘦、心煩、口咽乾渴、睡眠不寧、舌色偏紅等。

他指出,先要多了解導致自己熱氣的誘因,從而作出應對,如對症狀有疑惑應盡快求醫。與此同時保持充足睡眠、忌吃辛辣煎燥食物,因部分上火食物或會容易引起喉嚨痛及熱氣,例如羊腩、牛腩、燒鵝、芒果、榴槤、臘腸、花生、煎堆油角等尤須減少,並注意多飲和暖清水及多吃深綠色蔬菜。

建議湯水:

1. 雪耳蘋杏湯

材料:蘋果2-3個(去心切片)、雪耳5錢(先浸開)、淮山3片、南杏8錢、北杏4錢、舊橙皮1錢,可加上適量瘦肉。

製法:材料加上適量清水,煲約1.5小時,調味飲用。

功效:清胃腸積熱,胃腸積熱症狀包括:口臭、腹脹、面部痤瘡、便秘、小便偏黃或加上口乾。

2. 紅粟馬蹄湯

材料:紅蘿蔔大半條、粟米2-3條、淮山3片、蜜棗2粒、馬蹄4粒、南北杏各4錢、舊橙皮1錢(或加上適量西施骨)。

製法:材料加上適量清水,煲約個半小時,調味飲用。

功效:清燥熱生津

【延伸閱讀】賀年糕點邪惡指數排行榜 2件年糕=1碗飯

  • 過勞

精神欠佳、睡眠不足,疲倦對人體心、肝、脾臟系的營養及功能可造成失衡狀能,所以其影響是相當嚴重的。「心主血脈,藏神」、「肝主疏泄,藏血」、「脾主運化受納,統血」三者與人體循環、免疫調節、人體神經傳導、脂肪代謝、廢物清理及大腦思維系統有關。初期影響是記憶力衰減、注意力不能集中、皮膚暗滯、口腔潰瘍等,再嚴重些會有耳鳴、心悸、煩躁不安、經期紊亂、尿頻和消化不良等。

他強調,佳節過後飲食習慣宜定時,少肉多菜、勿過飽;作息有序、減少熬夜,每天堅持最少適體運動20至30分鐘,多飲和暖開水可令血流順暢,減少疲倦;早睡一點,能令肝臟儲存肝醣多一些,人也精神爽利。

建議特飲:

1. 無花飲

功效:養肝健脾、安神。

材料:有機無花果6-8枚。

製法:先將無花果用適量清水煲滾約5分鐘,然後用一小型暖壺盛載,方便隨時飲用。

【其他熱話】BBC剖析真人個案 孕婦壓力大影響BB智商

【其他熱話】陳錦鴻分享育兒經驗:父母要給小朋友定標準

【其他熱話】生命不是灰飛煙滅 BB「無言老師」為短暫生命添上意義

撰文 : 何寶華 TOPick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