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篩查揪出隱形患者 救命又慳錢
發布時間: 2017/02/22 08:02
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首階段約一萬名68至70歲長者參加,結果發現3個月就有51名長者確診患癌,佔照腸鏡的參加者達6%,比率較當局預期高一倍。
這個花4.2億元推行的篩查計劃,可趁早找到隱形腸癌患者。究竟及早確診可為公眾及個人帶來多大效益?可救命兼省錢。
50歲以上罹患大腸癌風險增,中大賽馬會大腸癌教育中心總監黃至生以一名50歲未有徵狀的人士為例,主動接受一次約8,000至9,000元的大腸鏡檢查,並切除瘜肉,待3年後再做腸鏡檢查,如沒有發現問題,就可每隔10年定期進行大腸鏡檢查至75歲。換言之,50歲起進行大腸鏡檢查費用,一生檢查費用僅3.2萬至3.6萬元。
【延伸閱讀】大腸癌 Vs 大腸瘜肉
相反,如待有徵狀才求醫,大部分患者確診時已屆大腸癌第3、4期,首年直接醫療費用已可達4.5萬元美金,折合港幣約35萬元。黃說,第2、3年費用有機會更多,甚至倍增,仍未計算醫院、醫生費,之後專科覆診成本,及喪失工作能力造成的經濟損失。
外科專科醫生朱建華亦指,第三期大腸癌患者不單要接受手術,更需化療、電療,光顧私營醫療埋單可高達逾50萬元,如屬第4期,更要付數十萬元的標靶藥,直言如及早透過篩查切除瘜肉或治療早期腸癌,至少可以慳回30多至40多萬元的費用。
事實上,確診大腸癌的期數亦影響患者存活率及生活質素,黃至生解釋,如確診屬第一期大腸癌,患者5年存活率高達9成,2、3期亦有7成,若待大腸癌屆第4期才確診,5年存活率將大幅下滑至11%。
【其他熱話】狼人Hugh Jackman力抗皮膚癌 6度復發:記得搽防曬
【其他熱話】天然有機潤膚乳可致敏 皮膚科醫生:成分愈簡單愈好
撰文 : 陳正怡 經濟日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