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奧數之父的難題 黃大仙「有求必應」?

社會

發布時間: 2017/03/06 07:00

最後更新: 2017/03/06 11:36

分享:

分享:

香港「奧數之父」岑嘉評推廣奧數多年,最大難題之一是籌募經費。(陳靜儀攝)

奪得2016年度保羅‧埃爾德斯(Paul Erdős)數學大獎的岑嘉評,推廣奧數32年,難到他的,不是艱深的數學程式,而是爭取政府撥款支持。他慨嘆主辦一場比賽,一半時間花在籌募經費方面,為出國參加比賽,早年甚至要向「黃大仙」募捐。

曾為香港中文大學數學講座教授的岑嘉評,於1985年成立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香港委員會,1988年港隊派出6名同學及一名領隊遠赴澳洲作賽,但政府卻分毫不予資助。

岑嘉評正為隊員的機票煩惱之際,途徑嗇色園黃大仙祠,遂入內向居士尋求資助,未料竟然成事,之後兩年亦然,岑指回歸前黃大仙的支持甚至比政府還要多,他直言︰

黃大仙支持我們很多!

【延伸閱讀】香港奧數之父:讓孩子「離譜」才會叻

回歸之後,政府雖有資助比賽經費,但卻反對香港主辦。去年香港作為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東道主,更勇奪三金兩銀一銅,為歷來最佳成績。

但原來教育局最初反對主辦比賽,岑透露,教育局當時以擔心比賽未能順利舉辦會影響香港聲譽為由反對。當時菲律賓亦有意申辦,為顧及香港顏面,岑嘉評決定先斬後奏,先取得主辦權,再和教育局「談判」。

(經濟日報資料圖片)

雖然申辦成功,但搞一場比賽動輒要花上1000萬元,教育局卻只資助300萬元,其餘要由委員會籌募,岑慨嘆,籌備過程中一半時間花在籌款上,批評香港政府應該闊綽一點:

如果斤斤計較,香港的學術比賽就不會好!

教育局回應本報查詢時指,局方為比賽的支持機構。

除了資金匱乏,比賽題目同樣短缺。香港學生鄭志明就曾經擬定幾何題,用作2010年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的比賽題目,題目更於去年印在郵票上出售。

不過,近年香港出題人才愈來愈少,岑嘉評歸咎政府不願意花錢聘人出題,加上中學課程繁重,根本無暇設題。

【其他熱話】皇仁書院開放日 1928年算術試卷識唔識做?

【其他熱話】港人血紅素不足 紅十字會推介補血之王

【其他熱話】父母走到生命盡頭 女兒拼死拯救還是忍痛放手?

撰文 : 張雅婷 經濟日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