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黑:隔代學習

City

發布時間: 2017/03/09 03:00

分享:

分享:

我弟弟的兒子還很小,有點頑皮,但十分可愛。當身邊沒有人跟他玩時會很孤單,很希望有人陪伴他。我們放假時會見面,他特別喜歡黏着祖母和祖父玩,跟他們說很多很多話。孩子嘛,都喜歡說沒邏輯的傻話,大人們都沒耐性聆聽,聽不到幾句便會取回說話的主導權,告訴孩子應該怎樣怎樣,令小孩感到溝通被中斷了,沒有人真的在聽他。所以,他們特別喜歡跟願意聽他們的人玩,而老人家很適合,他們不會介意孩子東拉西扯的說話邏輯,因為他們也一樣嘛!於是你一句我一句,風馬牛不相干的談上半天,玩上半天,不亦樂乎。

小孩和老人的相處原是互相療癒的關係,重點是陪伴和聆聽,不是誰去理解誰、認同誰的話。社會上主流的想法卻是孩童需要嚴加教育、糾正和治療才會成材,而對待老人就是要看管,讓他們在等死前得到照料,整套思維都是覺得他們需要被「調校」到聽話和不添麻煩,可卻欠缺讓他們表達自己和尊重他們的關懷。

西雅圖出現了一種叫「隔代學習」的嘗試,在養老院裏設立幼稚園,把學齡前的孩童接來與老人一起相處。孩子成為了老人的特殊護理員,而老人成為孩子的特殊老師。老人會教孩子讀書識字、梳頭髮、給他們講故事,還幫助吵架的孩子們解決矛盾;孩子陪老人吃飯、玩遊戲、給他們唱歌、跳舞和畫畫。兩代大小人竟然能融洽相處,更改變了彼此的生活,小孩跟老人玩得比跟其他大人更開心,而老人不再過着苦悶等死的消極生活,變得年輕活潑,充滿童真和對生活的期待。

多麼溫暖的畫面。不知我們的社會是否也能從中取經,改善孩子和老人的隱性孤獨和無助感?

文章刊於《經濟日報》(收費閱讀),原題為「隔代學習」

撰文 : 素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