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澳醫院趁術前空檔操fit腸癌病人 加快出院減併發症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05/09 00:01

分享:

分享:

將軍澳醫院促進術後康復綜合方案及臨床輸血管理團隊今年獲醫管局頒發傑出團隊。(照片由醫管局提供)

公院結腸外科手術須輪候逾年,將軍澳醫院利用輪候時間,為病人進行訓練,提升心肺機能,以最「fit」狀態做手術,術後併發症減半,最快5日可出院。有被公私院拒做手術的腸癌翁受惠,最終能割除癌腫瘤。

院方已將有關做法推廣至骨科及婦產科,初步成效不俗,團隊今年獲醫管局頒發傑出團隊。

大腸癌病人被告知需要進行手術後,以往只能排期一直等待,至手術前一天入院,病人或被禁食、洗腸,甚或插胃喉、「吊鹽水」,一直臥床直至進行手術。將軍澳醫院外科部資深護師梁淑卿表示,至獲安排手街當日,如病人經評估後不適合進行手術,須再另擇日子安排。

將軍澳醫院3年前引入促進術後康復綜合方案(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為外科大腸癌確診患者度身訂造康復方案。梁淑卿解釋,一旦確診患大腸癌,病人同日可到一站式門診接受外科、麻醉科、專科護士及物理治療師等作跨專業評估。

該院高級物理治療師馮艷君補充,物理治療師會評估病人的心肺功能,再度身訂造術前復健計劃,透過健身單車、踏板、啞鈴等小儀器,加強心肺肌肉訓練,務求於手術前提升病人的心肺機能,令病人於最佳狀態進行手術。

以往只係前日才做評估,如果病人機能差,難透過訓練於手術前追時間恢復身體機能,高危病人於手術後更易出現併發症,住院時間都會更長;如接受術前復健已可將體力提升,術後就會無咁差,康復亦會快一點。

將軍澳醫院外科部門主管袁家兒表示,院方16年至今已為逾300名腸癌病人訂定ERAS,病人的住院時間由9日縮至5日,需要輸血的比率更由以往逾3成大減至約1成;總體出現併發症機會大減一半,兩周內需再入院的比率亦由逾1成,減至6%。

他又透露,一年多前曾有患嚴重先天性脊柱側彎的6旬翁,僅餘下正常人3、4成肺面積,2成肺功能,惟因患腸癌曾先後向私院及公院求診,均被以身體差為由拒絕為其進行手術;患翁隨後獲將軍澳醫院訂定ERAS,於手術前5周開始做復健,同時緊密監察身體狀況。

有別於以往大腸手術需全身麻醉,是次於麻醉科醫生監察下,作類似局部麻醉的程序,(患者)於術後第2日已可下床,較預期快,亦無出現預期的併發症,但因應其本身身體狀況,留醫2周後才放心安排他出院,至今仍持續覆診。

袁家兒直言,公院安排手術需時,期間患者或會感到擔心、害怕,但可好好利用輪候手術的時間,由護士給予所需的手術資料,患者亦會較感到有信心,心理質素好轉就等於手術成功了一半。院方近1年亦已將促進術後康復綜合方案推及至骨科、婦產科,初步成效不俗。

將軍澳醫院促進術後康復綜合方案及臨床輸血管理團隊今年獲醫管局頒發傑出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