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隱形殺手】腎癌徵狀不明顯擴散後難控制 新療法激活免疫系統延長存活期

醫生診症室

發布時間: 2021/01/07 18:04

分享:

分享:

香港泌尿腫瘤科學會副主席、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潘明駿指出,近年晚期腎癌病人有新希望──選用免疫治療,有效控制病情、消除腫瘤、減退病徵。

腎癌為不少中年人士的危機,屬「隱形殺手」之一。每年新症數字不斷上升,肥胖、吸煙、高血壓等都屬高危因素。雖然最有效的方法為做整邊腎臟切除,但復發風險卻無法預計,以往一旦復發,基本上只能紓緩病況、無法治癒。不過,近年晚期腎癌病人有新希望──選用免疫治療,有效控制病情、消除腫瘤、減退病徵。

之所以會被稱為「隱形殺手」,因腎癌初期的病徵並不明顯。往往到出現血尿、腰背痛,甚至體重無故下降等明顯病徵時已達晚期,也有病人的腫瘤生長至一定體積,都不覺有痛楚,以致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時間。待有擴散或轉移的時候,治癒率已大幅降低。

手術切除不代表永無後患

對付腎癌的方法主要為手術切除,適用於第1至3期,癌細胞仍未擴散或轉移的病人身上。手術分微創及開放式兩種,因應期數、腫瘤大小和位置,再決定做局部切除還是全邊腎臟切除。

香港泌尿腫瘤科學會副主席、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潘明駿解釋:

若癌症去到第2、3期,通常都要把整邊腎臟切除。若病人為第1期,則視乎腫瘤大小和位置,若小於7厘米,腫瘤在腎臟外圍、較邊緣的話,則可做部分切除。

2至3期病人復發機率高達4成

不過,即使做完切除手術,也不代表可以完全放心。潘醫生指1期病人的復發機率約1至2成,而2至3期病人當中,則有高達4成會復發和擴散。腎癌復發較常擴散的位置為淋巴、肺和骨,病徵各異。

有時會轉移至脊椎骨使其受損,繼而下陷或倒榻,壓住脊椎神經,使病人下肢行動不便,有機會骨痛、骨折,嚴重可癱瘓;若為肺部,病人會氣促、咳嗽、咳血或肺積水,使呼吸困難。

較後期則可能轉移至肝臟,甚至腦部,故做完手術後,醫生會為病人密切監察,定期做電腦掃瞄。若發現復發並擴散,以往一般的標準方案為標靶治療,服抗血管增生的藥物。

(iStock圖片)

化療電療通通不管用

其他癌症或會選用的電療及化療,於治療腎癌上卻並無太大功效。「好多研究發現,化療對腎癌病人完全沒甚麼效果,而腎癌的腫瘤特性會引發好多炎症,這些炎症大多因免疫系統出現問題,或血管增生的能力好強,使腫瘤惡化。這些情況下就要用化療以外的方法,即抗血管增生的標靶藥物。」

至於電療,局部使用可紓緩因擴散引起的骨痛、腦部腫脹等徵狀,但對整體治療沒太大幫助,而另一種立體定位放射治療,即為不適合做切除手術的早期病人而設,以高放射劑量控制病情。

標靶藥難控制病情 副作用多

在過去10年,腎癌病人復發後可選擇的治療方案較少,即使有標靶藥食,對病情、生活質素卻無太大幫助。潘醫生指標靶治療也有其缺陷和限制,藥物初期控制效果較佳,但持續控制病情、延長病人壽命的效果卻未如理想。

使用標靶治療3至4年後,可能只得3至4成人能生存得到,通常只有少過1%的病人,病症有機會完全消失。

即使病情可維持及避免惡化,病人若要消除腫瘤、治癒病症,則佔好少數。除了療效不佳,因服食標靶藥物而帶來的副作用,往往亦令病人承受沉重的負擔,生活質素大受影響。「如血壓變高,手指腳趾掉皮,喉嚨不適或有痛楚,肚瀉都有機會出現。」

激活免疫系統KO癌細胞 消滅腫瘤延長存活期

使用標靶治療約10年,近年醫學界發現晚期腎癌病人對免疫治療的反應良好,於病情控制、壽命延長上都有顯著的改善。

病情之所以無法控制,因身體不懂得辨認腎癌的癌細胞,而最新一代的免疫治療為「CTLA-4抑制劑」及「PD-1抑制劑」提倡的,就是雙管齊下,前者可激活免疫系統內的T細胞,從而製造更多免疫細胞攻擊癌細胞,後者則能提升免疫系統的辨認能力,使T細胞能更容易分辨癌細胞,從而作出攻擊。視乎病人的身體狀況和病情,使用免疫治療的平均藥費為一個月5至8萬元。

一邊製造多些攻兵,另一邊提升其能力,當兩種抑制劑一起用,能控制或殺死癌細胞的能力也會提升。

這款免疫治療方案,通常每3星期做一次靜脈注射,建議持續做一年,配合每3至6個月做一次的掃瞄檢查,觀察病情能否受控。從今年於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上發表的研究發現,晚期腎癌患者接受免疫治療後,整體存活期中位數達47個月,完全反應率為10%,即患者可完全緩解,不再檢測到腫瘤。而接受標靶治療的患者,整體存活期中位數為26.6個月,完全反應率只得1%。

有病例更發現,當接受免疫治療一段時間後停藥,免疫系統仍有能力持續擊退癌細胞,不過屬於少數例子。背後的理論為治療過後,免疫系統已被激活,懂得自動去攻打癌細胞,即使無用藥也能好活躍地持續辨認,並作出攻擊。不過雖然有此類病例,也不一定於每個病人身上都出現。

病人應依循醫生指示,與醫生商討,別想著有機會就可以停藥,這是好危險的做法。

點擊圖片放大
+3
+2

腫瘤消散回復正常生活

免疫治療的療效佳,而藥物副作用亦相對較溫和,潘醫生指約8至9成病人都不會出現嚴重副作用。「如輕微皮膚痕癢,或有少許低燒、疲倦等,對生活質素的影響較小。」

不過,因免疫治療會使體內的免疫細胞更加活躍,故若患免疫系統疾病的病人,如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或曾做過器官移植,需要服用抑壓免疫系統、防止排斥的病人,基本上都不適合。但於一般情況下,使用者無分年紀限制,即使有長期病患,如肝腎功能不太理想,都適合做免疫治療,為晚期患者帶來一綫治癒曙光。

曾有59歲的病人,確診時已達腎癌第4期,並已擴散至肝、腹膜、肺和右腎上腺,病情嚴重。病症更影響其活動能力,初期更需坐輪椅。但使用免疫治療後,腫瘤由10厘米縮小至2厘米,腹痛徵狀有明顯改善,更可步行逾10分鐘。「因病情受控、病徵減少,有病人幾乎可活動自如、去到旅行,生活質素愈來愈好。」

記者:吳霆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