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 揼水激活電影業 港產片有救 ?

社會

發布時間: 2015/01/14 15:34

最後更新: 2015/01/14 16:41

分享:

分享:

張家輝去年憑《激戰》榮獲最佳男主角。(相片來源:本報資料室)

特首梁振英在立法會宣讀2015年施政報告,表示會注資「電影發展基金」,以配合多項促進電影業策略,包括:

1. 鼓勵增加港產片製作量

2. 培育製作人才

3. 鼓勵學生和青年觀賞電影,拓展觀眾群

4. 在內地、台灣及海外市場宣傳和推廣「香港電影」品牌,支持香港影片參與國際影展,推動香港發展成為亞洲的電影融資平台。

其實本港電影一池死水多年,港人樂見電影業有機會「起死回生」,但注資電影發展基金,是否到位?

電影發展基金「劣績」一籮籮,再注資又是否有幫助?

 

  • 3億基金今年用完

電影發展基金早於1999年成立,在2007年得到政府注資3億元,目標為中低成本電影融資及培訓人才。
但審計署於2012年審查電影發展基金,指其每年平均開支約3,760萬元,將於今年年中前耗盡,相信今次注資實為延續基金運作。

  • 資助電影票房差

審計署於2012年曾批評,電影發展基金對電影的資助收回率低。由公帑注資3.2億元的電影發展基金,至今融資26部電影,但審計署檢視其中10部,整體融資收回率只有44.2%

其中一部電影《戰.無雙》在2009年於內地上映,但香港延至2012年6月上映,並只得兩天,其票房極度慘淡,只有327元。基金資助近300萬元,一毫子也收不回來,亦破了近年最低票房紀錄。

  • 審計署批基金監管不力

電影發展基金亦被批評監管不力,去年被審計署揭發,部分項目在宣傳開支「報大數」,即使有資助的電影大收旺場,政府也只收回小數目。

被形容是電影業界「肥豬肉」,包括在柏林影展獲獎的《歲月神偷》,雖然此電影在本港票房收入超過2,000萬元,但基金的融資360萬元中,最終只收回約296萬港幣,收回率只有82.1%。

  • 審批監管成疑

電影發展基金批出資助,申請人只需過去10年曾經製作、監製或導演起碼兩部曾在港上映的電影,電影製作費不超過1,500萬元,對其之前作品的票房沒有特別要求,而資助拍攝的電影亦不論票房成績。

固然,票房成績不是一切,但既然涉及的資助來自公帑,也要向納稅人有交代。

推動本港電影發展,沒問題,但電影發展基金如何加強審批及監察,也應向公眾交代。在未見實際有任何改善之際,又再注資,如何確保公帑用得其所?

近年拍出水準的港產片不多,看到金像獎得獎名單來來去去只是三兩齣,無疑令人懷念當年香港電影的風光年代。

但注資公帑於電影發展基金,是否物有所值?本港電影市道近年一潭死水,成因複雜,本地市場及國際形勢改變,有好戲自然會吸引,但如何營造出推動創意及人才的環境,應多參考外國成功例子,例如韓國政府近年如何打造韓流,偷師一下更實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