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需要麻醉藥

休閒

發布時間: 2015/03/29 15:23

最後更新: 2015/03/30 22:33

分享:

分享:

(相片來源:鍾樂偉 facebook)

藥到病除是每一個患病的人都希望發生的事,但有否想過若有些身體痛楚,不被視為病症,結果得不到止痛效果,久而久之痛症慢成慢性,週而復始每天都要面對痛不欲生的痛楚,後果可以導致一個病人會有輕生的慾念?

若記憶猶新的話,大概還記得 4 年多前,在韓國有「快樂傳道人」之稱的 63 歲著名女電視名人崔允姬,懷疑不堪長期病痛 (紅斑狼瘡) 纏身而厭世,最後選擇跟丈夫在一間汽車旅館內自殺身亡,震驚了整個韓國社會關於慢性病痛的討論。

遺書上,崔允姬說她已患病多年,受心肺疾病折磨,日子難熬之餘,更因抵受不住「不能承受的痛苦」,結果決定與丈夫一同離開世界。

雖然生前崔允姬曾著有超過五十本傳授快樂之道的書,又主持《令世界充滿歡樂》和《製造快樂》等電視節目,但卻竟然因為痛苦令她輕生,令韓國社會與醫藥界開始討論,應如何處理慢性痛症的治療才是良方。

根據韓國的醫院統計,原來整體社會中有大概 3 成的國民患有不同程度的長期痛症,但當中大部份都欠缺適當的舒緩痛楚治療,皆因不少醫生都擔心病人在服用鎮痛麻醉藥後會造成依賴的後遺問題,結果極少向一些「非癌症」病人批出麻醉藥。

在韓國的醫院規定中,鎮痛麻醉藥是被視為高危的藥物之一,除非獲得醫生批准,一般市民也難以取得有關藥物。

但有不少韓國本土醫生卻建議,應該讓醫生更鼓勵向一些患有慢性痛症的病人,特別是一些神經系統崩潰與後手術的痛症,提供鎮痛麻醉藥,讓他們可以克服那種痛得要死的感覺。

原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於 2006 年的統計,全球一共有 7 成多的人口生活在沒有鎮痛麻醉藥供應的地方,當中有 7% 的國家屬用量極少,而韓國便是其中之一,背後的主因是因為大部份的醫生都是擔心病人會對使用鎮痛麻醉藥出現依賴的傾向,所以索性不向病人批出,避免問題發生。

在世衛的數字中,韓國其實只批出了 4 成多足夠的鎮痛麻醉藥,給予有需要的病人使服用。

韓國一共有 12000 位長期痛症患者,當中 4 成曾經考慮自殺,6 成患有睡眠困難問題,3 成多會影響工作。

然而,於不少西方醫學報告研究中,若鎮痛麻醉藥只是用於減省病人的即時痛楚,出現濫藥的機會其實是極低。

因而,不少韓國本地的醫療專家也指出,應該大力向醫生提高使用鎮痛麻醉藥,以治療痛症患者。

而且,不少韓國的長者也患有帶狀皰疹,亦稱俗稱的「生蛇」。雖然此病不屬什麼重症,但卻可以在治癒後依然遺留不少皮膚上的長期痛楚,特別於皮膚在暴露於吹風後出現火燒的強烈痛感,其程度與癌症的痛楚程度不相伯仲,因而若不向這類病人提供鎮痛麻醉藥,久而久之便會造成慢性,令他們痛不欲生。

所以,有韓國醫生建議要把長期痛症者視為長期疾病,不單只視之為一種普通病徵狀,而且也可以透過先向一些未曾服用鎮痛麻醉藥的病人先試行,對一些已服用重劑量的痛症病人使用「非藥物法治療」,例如精神療法等等,以降低濫藥的可能性。

另外,更也要向病人灌輸服用鎮痛麻醉藥的正確觀念,教育他們於面對痛楚時可嘗試鎮痛麻醉藥,不要因擔心造成依賴而抗拒治療,繼而萌生起自殺的錯誤念頭。

可是,迄今為止,韓國政府的醫療部門卻以管理藥品乃是醫生與醫科專家的獨立專業範疇,未有干預,但不少醫學報導已指出,長期痛症除了是個人問題以外,現在更也會為社會帶來不少後果與成本。要避免更多慢性痛症人士的輕生,看來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參考

原文刊於作者鍾樂偉 facebook,文章獲授權轉載。

撰文 : 鍾樂偉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全球研究課程助理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