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剩女政治學

City

發布時間: 2015/08/13 18:26

最後更新: 2015/08/13 18:45

分享:

分享:

網上常流傳稀奇古怪的照片,近期最大開眼界的,莫過於杭州一次相親大會,從花絮照片所見,男生色迷迷卻一臉認真地替女生量度胸圍,而女生則腼腼腆腆、欲拒還迎般接受初次見面男子的親密接觸。

對於不了解國情的外人來說,這景象實在難以理解,甚至會質疑究竟女生可在這班潛在結婚對象身上獲得甚麼,才願意不惜一切地被公開羞辱。

中國30歲以下的單身男性,比30歲以下的單身女性多約200萬人,中國女生在這婚姻市場上理應佔盡上風,但現實卻是「太監唔急皇帝急」,多少高學歷的年輕女性,寧願放棄優厚工作,都選擇早早在27歲前結婚,香港、日本、台灣的遲婚現象,並沒有在中國出現。

中國女生恐懼成為「剩女」,這股壓力不只來自家人和朋友,連官方媒體、官方婦權組織均聯手鼓吹女性及早嫁人。

例如中國新聞網曾在專欄討論「有多少剩女值得我們同情?」,貶低高學歷女性之餘,更稱女性嫁入豪門不需讀書太多,但諷刺的是,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竟在網站上分享這文章;而中國教育部甚至將「剩女」這侮辱女性的貶詞納入官方詞彙,成為27歲以上單身女士的代名詞。

「剩女」的恐慌使中國女性在個人及經濟方面,均作出極大的讓步。前CNBC記者洪理達(Leta Hong Fincher),花了兩年半時間,研究中國對「剩女」的性別歧視現象,還對房產市場當中的性別失衡作出分析。

她根據2012年Horizon Research及鳳凰網調查北京、上海、廣州及深圳等豪宅的買賣情況,發現即使超過70%的女性有資助購買婚後房產,但竟然只有30%的房屋買賣契約書有同時登記妻子的名字。

原本按照中國1950年訂立的婚姻法,女性在婚姻當中享有財產權,但自2011年最高法院釋法後,除非提出訴訟,婚後房屋財產歸入契約書上的屋主,假如離婚,若妻子沒有保存協助供樓的收據,將不會獲得任何補償。

洪理達嘗試在《中國剩女》(Leftover Women)一書探討,詆毀「剩女」的輿論實際上是中共刻意經營的維穩策略,目的是嘗試平息內地因一孩政策導致男女失衡的不滿,而且鼓勵年輕男女早婚,有助配合增加勞動力、提升人口質素的政策。

不過作者認為,將原本男多女少的社會問題,轉移視綫成歸咎「剩女」遲婚,是本末倒置的講法,甚至以一黨的霸權,透過輿論及法規削弱女性的社會地位和產權福利,窒礙全國婦權運動的發展,將來或會催生一場持續的政治運動,她在書中寫道:「在1907年,中國女革命家秋瑾曾寫道:『男女平權天賦就,豈甘居牛後?』幾年後,中國男女對於更大自由的追求,造就了滿清帝國的滅亡。

若是借古鑑今,中國領導人對越見深化的性別不平等之無視,只會危及自身。」

全文刊於《iMoney智富雜誌》第407期(收費閲讀)

iMoney智富雜誌facebook

撰文 : iMoney智富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