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媽:香港第N間大學

City

發布時間: 2015/09/12 19:53

分享:

分享:

相片來源:經濟日報資料室

教院又來爭取「正名」大學。是正名,還是升格?要「正名」為「大學」,即是暗示叫做大學是應份。當年理工、城市理工改名,好像叫做「升格」。「正名」又好,「升格」又好,其實多餘。

有位舊同學英文系畢業,當年牙擦擦說,讀英文系、英語教育系的人,論大學收生成績,UE也好,總分也好,都是港大中大英文系最好,港大中大教育系次之,教院包尾。包尾即是如何?UE考D考E者,舉目皆是。如此成績,除非四年大學突飛猛進,否則為人師表教學生英文…… 怪不得家長要一窩蜂找名校尖子狀元和補習社名師幫孩子補英文。

N年前如此,現在呢?八卦上 JUPAS 網看統計,無論中文還是英文,教院學生的入學成績依然跟中大港大的語文系和語文教育系差一大截,甚至中位數連人家 lower quartile 和最低分數都趕不上。

其他科系尚且可以說不要計較分數,成績差讀商科也可以成為才俊,不過在教人讀書的教育科系,總不能這樣搬龍門。

師範學院已成絕唱,全港就只此一家香港教育學院打正旗號作育社會未來的良師,其實有本錢專注做好本業,為甚麼就沒有能耐成為一家準老師趨之若鶩的學府?難道就是因為未「正名」為大學,所以吸引不到尖子入讀?

當然,中小學校長將教院畢業生求職信未看先丟的事情,我也聽說過。幾有教育熱誠也好,現實歸現實,還是身體誠實讀張三大的沙紙穩陣。IEd 這個名字不夠響,叫做「大學」就真的能改變學生和僱主的想法?

為了「正名」,教院做了很多事。大學 university 來自拉丁文 universitas,即是所有之意。教資會一句「教院獨沽一味只有師範課程,不夠包羅萬有,未夠格做大學」,教院就連開人文、社會科學和創意藝術三瓣課程,以求「達標」。教院不開商科,其實已經算係咁。

教院有否因為開新課程而忽略師範本業,我作為外人當然不清楚,不過個人認為師範老字號走去東施效顰「扮」university,就像麥當當賣漢堡卻走去煮通粉,可以好,也可以吃力不討好。

唉,大學政策這回事,我這個師奶,識條鐵咩。

說到「乜乜乜 Institute」,就想起麻省理工學院。MIT 一直叫 Institute 而沒有正名為 MUT,否則人家問「你讀乜」,就要答「咪讀乜 (MUT) 囉」。早在 1963 年,MIT 校長說雖然學院發展很好,但住宿、課外活動、輔導等配套未盡完善,所以謙稱 MIT 還未夠班成為大學。

據聞教院會公投決定日後叫做「香港教育大學」還是「香港師範大學」之類。更名為「香師大」,不就是跟大陸各所師大無痕接軌了?英文是不是叫 Hong Kong Normal University (簡稱「籮毛U」)?

全文刊於山地媽網誌fb專頁,獲授權轉載。標題經TOPICK編輯修改,原題為「香港第N間大學:HK籮毛U?」

撰文 : 山地媽 80後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