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人的「山城」 共購小店留住小舖人情

City

發布時間: 2015/10/23 13:02

最後更新: 2015/10/23 16:59

分享:

分享:

不少人批評大財團壟斷市場,扼殺小店的生存空間,就連大學校園難逃壟斷。香港中文大學只有一間大型超級市場,最近更成功申請擴建。

中大一班學生有見及此,分別在9月頭成立全港8間大專院校裡首兩間以共購概念為主題的網店「山城菜誌」「山城士多」,盼望能以一個個小店和小農的產品和故事打動學生的心,拉近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距離,慢慢改變學生貪方便的消費模式。

TOPick專訪了「山城菜誌」和「山城士多」創辦人,了解他們如何身體力行的提供連鎖超市以外的選擇。

中大「山城」名字的由來

中大人喜歡把中大叫做「山城」,從大學火車站下車,你會看到校巴和斜路樓級,直達位處山頂的新亞和聯合書院,因此當「山城菜誌」和「山城士多」的創辦人們構想團體的名字時,皆不約而同的以這個山上的小城作名字的開頭。

「山城菜誌」、「山城士多」的誕生

創辦人的不謀而合何止名字構思,還有經營模式。「山城菜誌」的6名創辨人和「山城士多」的10名創辨人都決定以共購形式撐小店。他們都來自中大不同學系,包括政治、工商和醫學等。

他們從暑假開始籌備,努力尋訪有機農場和小店。為誰辛苦為誰忙?原來背後蘊藏的是對香港小店和中大的一份情。

今年年頭,中文大學的超級市場成功申請擴建。「山城菜誌」其中一個創辦人、醫科三年級學生Mathew認為,容許超市繼續擴建是很不合理的做法:

中大百佳朱古力都有50種,但同學平時煮食常吃的蔬菜就永遠只有白菜和菜心,品質還要很低,繼續提供資源給它們改善產品質素是本末倒置。

Mathew發現,相反小農戶種的秋葵、紫茄、白茄等卻因為沒有太多人認識,結果越來越少人買。

他指出,現時我們買菜很多時候只看價錢,卻看不到背後的故事和生產方法。除了食物的安全性,農夫種菜的那份人情味亦隨之而消逝。

他們將店名命名為「菜誌」,正正是希望把農夫「粒粒皆辛苦」的故事傳出去。

「山城士多」創辦人之一、醫科二年級學生Sandy則表示他們希望給中大人多一個選擇:

我們很多時候都貪方便,但就沒有看到食物生產者背後的人情味,變成一個經常超市購物、盲目的消費者。

看過「山城士多」Facebook,裡面提及有讀工商管理的創辦人表示參與目的很簡單:

成日都聽人講逢商必奸,咁我咪想試下做啲唔奸既商。

撐小店的經營模式

「山城士多」售賣本地產品如涼茶、蝦子麵、全蛋麵或潔手液等,「山城菜誌」則售賣本地出產的有機時令蔬果如木瓜、青瓜和薯苗等。

本着推動良心消費和重建人情味的理想,兩批創辦人積極尋找小店小農。

正所謂「誰知盤中飧 粒粒皆辛苦」,在「山城士多」售賣的貨品裡,有屹立香港91年的佛記粉麵廠堅持沿用三、四十年代的製麵方法,因此製作一天份量的蝦子麵要用9小時,河粉則要用上22小時;有賣涼茶的老伯伯擁有豐富的草藥知識,甚至有製造涼茶的獨門秘方,但因為店舖位置偏僻,老伯又不懂宣傳,因此生意黯淡。

「山城菜誌」則在與小農對話過程中發現本地農夫對菜苗的執著。Mathew表示:

有農夫對農作物很「固執」,明明很多人都說這批菜好靚,但他覺得質素不好,於是一把火燒光再種過。

小店小農故事感動人心

試行了一個月,創辦人與小店小農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Sandy表示,今次經歷令他們對本地生產的物品和煮法多了一層認識,例如蘆薈的切法、怎樣用蘆薈做菜。

原來花生糖製作過程很複雜,要剝花生衣,之後要炒、吹,當中有很多功夫。

不過,本地產品的生產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天氣的好壞隨時影響農夫的收成。早前,連續的大雨和暴曬就令農夫的瓜菜死了不少。

中大人原本訂了15斤菜心苗,不過最後農夫只能運到數斤菜心苗到中大。數量雖然減少了,卻讓學生更學會體諒。

多了一份體諒,連一眾創辦人的日常生活也產生改變。Mathew笑言,自成立山城菜誌,自己吃多了很多菜,有時賣剩了的菜,也會送給朋友和宿生。

實體店以外的經營之道

由於成立實體店的可能性不高,這兩批中大同學自發成為消費者和生產者中間的橋粱,協助同學挑選和購買本地出產的食物和日用品。

有興趣購買產品的中大人先填妥網上訂購表,「山城士多」確認訂購貨品和款項後,中大人即可以入數或現金形式分別交予「山城士多」和「山城菜誌」,最後,購買者只需按指定日子取貨。

他們從暑假開始籌備,努力尋訪有機農場和小店。開始接訂單後,又忙著取貨運貨,既要向小店小農溝通和解釋共購概念,也忙著向學生宣傳和交貨。

把故事傳出去

開業僅一個月,「山城菜誌」和「山城士多」的產品訂單數量受到中大人關注,TOPick 隨意找了幾位來取貨的中大人,發現他們都被這個「撐小店」的理念吸引。

有中大學生表示,喜歡他們售賣一些百佳沒有的貨品,故特意前來購買。

現時,「山城菜誌」和「山城士多」平均一星期的訂單數量為40張,每件貨品會收多10% 作運輸費。

為了讓更多學生支持小店小農的產品,他們主要透過facebook作宣傳,亦會把握機會舉辦試食,把故事傳出去。

問到將來有何願景, 「山城士多」的創辦人Sandy就笑言:

最希望就是學生不再需要「山城士多」,大家齊齊行多步,重返社區買小店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