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代「平民師爺」:平淡是福

City

發布時間: 2015/12/04 13:40

最後更新: 2015/12/04 13:40

分享:

分享:

現代人追求競爭,講上位,但寫信這個行業令我確信平淡是福。

說話的人是香港最後一代「平民師爺」杜安。66歲的他進入寫信這一行,已達39年,現接替拍檔徐麟堂打理日漸式微的生意。

在過去教育未普及的年代,一字難求,會寫中英文者買少見少。一般市民要寫家書、辦理出國護照、翻譯文件和報稅等,便要倚賴一班「平民師爺」,替他們代筆。

乍聽「喜臨門」一詞,還以為是酒樓的名字。豈料,在深水埗玉器市場裡一條小巷,就有一間名為「喜臨門中英文服務社」的店舖。

這個只有3尺成4尺的狹小空間裡,放着一部打字機和一堆文件夾 ,平淡裡見證歲月的變遷。

時至今日,滿街都是大學生,一通電話、一個訊息足以取代書信的作用。

杜安坦言,現時開檔只是「消磨日子」,間或替客人報稅等,接受訪問期間不時流露「今時不同往日」之意。

簡單的過每一天

坊間俗稱這批人為「寫信佬」,杜安坦言這個稱呼有點侮辱,因為他們知書識禮。擁有中五學歷的他在當年算是「讀得成書」的一群。

杜安的爸爸是英文老師,故他自幼跟隨爸爸學英文,可謂贏在起跑線上。

今時今日,名校、幼稚園林立,當年的人卻沒多少會讀幼稚園。杜安的讀書生涯是從小二開始。他憶述:

 以前滿街跑,玩完就和其他小朋友到社會福利署上一陣子課堂,後來爸爸覺得我有能力讀書,於是就叫我入小學。

中五畢業後,他曾做九龍倉碼頭做船務,問到最終進入寫信行業的原因,他就指除了跟隨爸爸腳蹤外,更重要的是:

這一行夠自由,無壓力,人事不複雜,又不用看人面色,跟着別人的話寫就行了。

光輝歲月

全盛時期的「喜臨門中英文服務社」,早上8時開門,生意做不停手,直到晚上10點天全黑了才關門。

這個有點破舊的舖位,背後有一段光輝歲月。

他的拍檔徐麟堂70年代已經在附近的雲南里開業,徐憶述當年今日時雙眼發亮:

當年雲南里有40多檔中英文服務社,檔主有公務員、當中退休校長、律師助理,還有相當於警隊一哥的前高級警司!

這裡大概是臥虎藏龍之地。

「平民師爺」的名堂響噹噹,就連古惑仔看到前高級警司,都表現恭敬,向他敬禮;市民打官司,也會到這裡徵求法律建議。

徐麟堂他笑言,

寫信收個幾至4元不等,幫人報稅則是$10-20,都可以買到樓!

信中的人與事

39年以來,做過多少生意,杜安笑言「沒有數過」,不過就對於當中的趣事,記憶猶新。

最古怪的是有次,一個客人說他發明了一張可以醫癌的中藥配方,叫我寫信,寄去美國政府。

他表示,一般而言客人「說甚麼就寫甚麼」,不過要令客人滿意,就要有「8成把握才會落筆」,因此他不會替人寫情信,因為不懂寫。

拍檔徐麟堂則曾經幫人寫情信,不過徐指出:

情信寫法都是千篇一律,常用字眼例如「仰慕你」、「人品好」、「斯文有禮」等。

三教九流的年代

書信寫得好,客人不會說作聲,付錢時則會多給100-200元, 當請兩人吃飯,也有些好些客人每年都會找他們幫忙報稅, 30多年風雨不改。

在中英文服務社裡,就有好些文件夾,紙張發黃,保存了30年以上。

日漸式微的行業

時代巨輪沒法停止轉動,香港的「平民師爺」碩果僅存,早已被人歸類為「夕陽行業」。

玉器市場裡的中英文服務社,霎眼間便剩下7至8檔。

杜安表示,過去一星期都沒有客人,星期六基本上零生意。現時10多元一封信、幾百元幫人報物業稅等,「多有多洗,少有少洗」。

會否感到可惜?他就認為社會教育水平提升,以及科技的日新月異,乃大勢所趨。

沒有人會再入行,我們現在都已經是兩餐不保,寫得一天得一天吧。

不知道香港的未來又會是甚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