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爸爸》作者親授3招創富經

職場

發布時間: 2015/12/09 14:20

最後更新: 2015/12/09 15:26

分享:

分享:

每日營營役役,及早賺夠退休或許是每個打工仔的夢想,近10年興起的「財務自由」概念大受追捧,意即單靠投資收益、不用工作,也有足夠收入生活,不用為錢打工!

這個衝擊全球的理財觀出自1997年出版的《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為日裔美國人羅伯特‧清崎,在書中一反「努力讀書、找份高薪厚職可衣食無憂」的傳統觀念,鼓勵大家創業及投資向上流。即使你不是富二代、不是醫生律師等專業人士,一介平凡打工仔亦可及早「上岸」。

清崎的前半生是一個生意人,47歲達成財務自由,外界估計他的身家超過8,000萬美元(逾6.2億港元)。

《富爸爸‧窮爸爸》一出大受歡迎,令清崎被奉為理財教主,頻頻到海外演講,上周他登陸台灣傳授理財秘訣,記者赴現場直擊,2,000多人到場一睹偶像風采,最前排門票索價30萬元新台幣(約7.4萬港元),仍然有價有市。

整日活動由早上9時開始一直至晚上,清崎今次聯同6名專家赴台演講,包括企業管理專家、資深投資者、期權專家、房地產投資者、網絡行銷人及經濟學者,「台柱」清崎在晚上6時許才現身,一出場即時掌聲雷動,歡呼聲不絕於耳。

出席演講的參加者情緒高漲。(相片來源:智富雜誌)

身穿西裝外套、沒有打呔,一身Smart casual打扮的清崎,承襲他的一貫的演說風格,沒有PowerPoint投影片,台上擺放了大幅白色畫紙,供他即席揮毫。

他多次抨擊學校教育不合時宜,只是培養出打工仔、做中產人士,辛勤工作、納稅,財富一點一滴流失。

銀行從不看我學術成績,看的只是我的資產負債表,偏偏學校只教我們沉悶的課程,從未教我們投身社會必須的金錢教育。

他批評學校教育正正加劇貧富懸殊,中產及低下階層欠缺理財教育,貧者愈貪;掌握理財智慧的富豪,則富者愈富。

《富爸爸‧窮爸爸》一書讓清崎名利雙收,經常登台演講「搵真銀」。(相片來源:iMoney智富雜誌)

第1招 別怕犯錯勇於創新

清崎直斥,學校教育的最大錯誤,就是教導學生不要犯錯,窮人的成因就是害怕犯錯、不敢站出來追求財富,「被訓練出向壞處着想的都是窮人」,相反你犯錯愈多,才愈容易成功。

他勉勵大家想像空間要夠大(Think Big),亞洲人總是希望別人告訴你答案是甚麼,大家應嘗試自己去想創新的、多元化的答案。事實上,清崎年輕時曾多次創業,屢敗屢戰,如生產尼龍錢包、販售樂隊紀念品、影印機等等。

第2招 廣結人脈事半功倍

清崎連番批評學校教育,「在學校裏你合作是作弊,但社會正正需要你合作。」他把自己事業的成功,歸功於擁有一個聰明的團隊。

該團隊律師、會計師、銀行家、顧問。律師能為他解決生意的法律問題,避免進行違法投資;會計師則審核企劃的財務可行性;顧問為他出謀獻策,整合各方意見。

另外,企業家必須跟銀行家保持良好關係,他稱自己一通電話便可獲1,000萬美元的貸款。

說到這裏,清崎亦不忘曬幸福,指團隊裏最重要的人是太太Kim Kiyosaki,盛讚這位「賢內助」聰明及美麗,兩人共同創立事業及財富。

清崎與Kim在1985年結婚,是清崎的第二段婚姻,Kim原本任職於廣告公司,婚後從事傳銷的生意。

第3招 掌握趨勢換新思維

清崎成功第3招是要掌握市場趨勢,在市場上漲時賺錢、並避開市場下跌。清崎批評美國自2006年起推行量化寬鬆(QE)共8年,美國聯儲局不斷印銀紙,美元購買力比20、30年前低得多,低下階層最遭殃,QE令儲蓄者變成輸家。

我知道中國人很愛儲蓄,但是當政府愈印愈多錢,今時今日儲錢是瘋狂的!

他指,1975年銀行存款利高達15%,存100萬元一年可得15萬元,到了2015年卻只有2%,一年只得2萬元利息,存款者已經變成輸家。因此,繼續依照傳統舊思維生活:儲蓄、還債、節儉、多元投資在共同基金,並不能帶來財富。

(節錄)

全文刊於《iMoney智富雜誌》第424期(收費閲讀)

iMoney智富雜誌facebook

撰文 : iMoney智富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