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電影界4大現象 本土意識抬頭

休閒

發布時間: 2015/12/30 10:33

分享:

分享:

相片來源:《哪一天我們會飛》同學會facebook

2015 年,香港電影生意其實不俗,十大票房榜上港片有一半過 2,000 萬港元。年輕世代本土意識抬頭,電影也賣本土情懷,今年在強大荷里活品牌系列環伺下,這一年來仍有不少話題作。年度總結,可歸納出 4 大現象。

財爺曾俊華亦認同,「本土意識」如變成正面建設力量,將有助推動香港變得更好,這在 2015 年的香港電影不難體現出來。

今年年初《STAND BY ME:多啦 A 夢 3D》雖是日本片,適逢多年來一直為動畫配音的本地御用配音員林保全病逝,作為其最後聲演作品,頓時掀起幾代「叮噹」迷的集體回憶,保全叔的聲音固然值得懷念,而選用男聲去配「叮噹」長逾 30 年,有別於日本選用女配音員的傳統,連日本亦曾對此表示佩服,這代表了過去香港創意上的成就,懷念「叮噹」,就如回味本土文化的美好光陰,結果電影票房大賣,於賀歲檔期衝破 4,000 萬港元。

暑假上畫的《五個小孩的校長》,大收約 4,600 萬港元。表面以「全港最低薪校長」呂麗紅的勵志事迹作藍本,但其經歷映照今日香港基層生活、城鄉發展、貧富懸殊,最後觸及教育的根本問題,因而在各界中掀起話題,戲中呂校長堅守學校,有着維護核心價值的隱喻,在國民教育、TSA 備受討論的香港,帶來不少反思。

各種社會現象繼續催化本土情懷電影發酵,林家棟監製的《死開啲啦》涉及香港人最關心的「土地問題」,生無棲身之地,在另一新導演劉偉恒的《王家欣》,開始重塑 90 年代初戀回憶,帶觀眾回味那些年的舊戲院、經典廣東歌,主角最後走出坪洲,再投身地產銷售,可算理想不再;黃修平執導的《哪一天我們會飛》不止懷 90 年代的舊,藉學生時代追夢歲月,對照今日理想失落,反差更大,被賦予不少政治解讀。

年底上映的《十年》,由 5 位年輕導演執導,透過 5 個短篇,對我城作出的未來寓言,在方言、保育、身份問題上,反思何謂香港核心價值,由本地的年輕創作人對香港前程作預測,踏入 2016 年,這股描寫我城現象的潮流,有望更加成熟。

重建成功品牌

續集/系列電影,向來是賣座保證,今年荷里活特別多經典品牌 reboot。90 年代史提芬史匹堡的《侏羅紀公園》是劃時代特技大片,20 年之後,以更為日新月異的 3D 特效下拍成的《侏羅紀世界》,又讓新一代觀眾在大銀幕感受遠古恐龍的震撼力,香港票房收逾 9,000 萬,僅次另一超級英雄品牌《復仇者聯盟 2:奧創紀元》。

湯告魯斯的《職業特工隊 5:叛逆帝國》(收 5,300 萬)及鐵金剛系列《007:鬼影帝國》(收 4,054 萬),不約而同講新勢力崛起,欲剷除舊制度,最終英雄不死,暗示經典品牌難被取代。

當然全球最成功的品牌重生,自是《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幾代影迷齊齊朝聖,無論電影口碑如何,其商業價值及市場滲透,肯定是電影市場學的示範。

新導演 新演員

儘管港片市場不見明顯好轉,仍有不少新導演新演員湧現。導演方面有《四非》的黃柏基、《有客到》的吳家麗、《死開啲啦》的梁國斌、《同班同學》的陸以心等,當中以劉浩良的《衝鋒車》及劉偉恒的《王家欣》較能引起話題。但論最星級新導演,當然是第二次自導自演《陀地驅魔人》的張家輝,今次導技比上次大躍進,票房並取得近 1,700 萬元,成績不錯。

至於新演員,今年更可說是表現十分突出,《五個小孩的校長》的 5 位可愛小演員,年紀細細卻非常好戲。《死開啲啦》的林德信扮演紳士殭屍文質彬彬、J.Arie 雷琛瑜的喜劇表現更是令人有意外驚喜。《同班同學》的郭奕芯、廖子妤、麥芷誼演出搏到盡。

到了年尾,新演員表現就更顯眼,黃修平繼 2013 年的《狂舞派》為影圈帶來顏卓靈、蔡瀚億後,今年《哪一天我們會飛》帶來感覺清新的游學修、蘇麗珊、吳肇軒。翁子光的《踏血尋梅》,有演技突出的白只、春夏,當中出身舞台界的白只,首登大銀幕便憑此片奪金馬獎最佳男配角。他們都有望成影壇新力軍。

港味電影內地大賣

內地電影票房繼續不斷上升,競爭激烈,冠軍之位由港人坐上。由本地安樂影片投資、香港土生土長的「史力加之父」許誠毅回流執導的《捉妖記》,今年 7 月於內地開畫,最終票房在內地先後超越《阿凡達》、《侏羅紀世界》、《復仇者聯盟 2:奧創紀元》、《變形金剛 4:殲滅世紀》和《狂野時速 7》,累收逾 24.35 億人民幣,成為中國電影有史以來票房第一位影片。

女主角白百何的叫座力固然是功臣,此外,《捉妖記》其實是港產片創作元素在內地重新包裝。此前,已先後有《智取威虎山》、《賭城風雲 2》在內地大賣,兩片都是具港式動作片或賭片之長,《捉妖記》的動作、喜鬧劇、靈幻也正就是港產片的拿手元素,展現了港式電影創作的優勢。再加上曾放洋的許誠毅率特技團隊,製作不失禮的動畫配合真人演出特技場面,別開生面。

不過,儘管此片由投資到主創都是香港人,但本地普羅觀眾卻只當是內地片,在港票房僅 1,000 餘萬元,只算普通。另外內地藝人徐崢自導自演的《港囧》懷緬香港 80、90 年代流行文化,情節具港產喜鬧劇味道,在內地票房累收逾 16 億元人民幣,成華語片史上最高票房 2D 電影,可是在港僅收 31 萬左右而已,雖然屬內地人看香港的題材,然兩地口味頗不同。

電影人莊澄:本土情懷可持續發展

資深電影人莊澄認同今年有不少具本土味電影,成績各異。

如《王家欣》或《哪一天我們會飛》做到有迴響,惜票房上未算突出,有情懷是可喜,如在專業水準上做得更好,便更理想,香港電影人相信察覺到此趨勢,來年相信可持續發展,如何在此基礎上作出變奏,大家要更加努力。

他欣賞《五個小孩的校長》及《踏血尋梅》在本土題材上達到專業水平。

全文刊於《經濟日報》(收費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