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解我要罰抄咁多次?

休閒

發布時間: 2016/01/07 17:16

最後更新: 2016/01/07 17:35

分享:

分享:

相片來源:麥兜

元旦日的《星期五檔案》,探討 Homeschooling,在家自學。節目中訪問了一些讓孩子 Homeschooling 的家庭,其中有位 Homeschooling 了幾年,然後插班到主流學校上學的女孩,談及她在學校裡因答題與 model answer 有所不同,而被老師要求罰抄那長長的 model answer,訪問中她說了這麼一句話。

她說:

如果我答錯咗既話,點解我要抄咁多次,其實我學唔到野囉

這句話,引起了我一個一直想探討的話題,罰抄文化。

罰抄文化,在華人社會根深柢固。罰抄課文、罰抄作業、罰抄校規,甚至罰抄自己的名字都有。

小時候會取笑同學的名字筆劃多,因為當罰抄自己的名字時會很吃虧。我父母賜予我的這個名字,竟然被老師用來作為懲罰我的工具,這是一件多荒謬的事。

黃子華在《越大鑊越快樂》中有一段笑話:

我記得小學個時,學咗用三支筆來罰抄,我真係認為我應該攞諾貝爾獎,我用一個鐘頭,抄咗一萬句:我不應該用兩支筆罰抄。

這段笑話有點誇張,有點嘩眾取寵,但卻切切實實的導出了這社會面貌。

每當學生默書、考試不合格,或是做錯事,老師總會大聲夾惡的向學生大吼:「留堂罰抄一百次」。有時抄錯了,還要重新再抄一百次。抄到頭昏腦脹,眼紅手酸。

某程度上,罰抄算是現代的體罰。體罰會令你痛,令你傷,但起碼爽快了結。

可是罰抄就狠得多,令你又痛又傷之餘,還要浪費你時間。罰抄至深夜凌晨,變成了學生的夜生活。

罰抄完後,有學乖嗎?變得準時交功課嗎?不見得。

學生繼續犯錯,老師繼續以一幅「我罰咗佢,我做咗野架啦」的嘴臉交差了事,保著自己的飯碗。

說到底,當老師想懲罰學生,但又想不出創新的懲罰方法,既然如此,就用最傳統的方法,罰抄。傳統方法,簡單又省力,意在讓學生牢牢記著自己的過錯,將來有所警惕,不再重犯。

只不過學生真的在罰抄完之後就會清楚自己的錯?還是只是盲目的抄寫?花大量的時間罰抄,卻沒有時間讓孩子好好反思自己的錯,反思自己哪裡需要改善。

到底是要令學生明白自己錯在哪裡?還是要學生嘗試被罰的滋味,然後令他害怕再次被罰而不敢再犯錯?哪一種方法才是教育?

去年,河北省滄州市發生了中學生跳樓事件,一名初中生因為被老師罰抄課文,心理承受不了而從教學大樓跳了下來,骨折重傷入院。

老師們自己當學生時都有被罰抄過,問心個句,罰抄有用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何到自己當了老師後又要沿用這方法呢?如果老師們真的認為這種教育方式是對的話,那麼看來最應該要受教育的是老師呀。

原文刊於高教授 Professor Ko facebook專頁,文章獲授權轉載。

標題經TOPick 編輯修改,原題為〈點解我要罰抄咁多次,其實咁樣學唔到野囉〉

撰文 : 高教授 90後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