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子辦學教基層學生:使命無分貴賤
發布時間: 2016/01/15 18:01
最後更新: 2016/01/15 18:07
拔尖、買私樓、賺大錢都是「人生勝利組」的標籤,相反,無樓只追求夢想就被稱為「廢青」。
然而,倒模似的成功模式並不一定人人想仿效,兩名尖子陳君洋(Arnold)和鄭其森(Cheney)認為「成功是自己定義出來」,因為「使命無分貴賤」。
3年前,他們辭去高盛投資銀行工作,追尋自己使命感。本著「改變教育不平等」夢想,兩位80後辭工後隨即四出籌款,創辦非牟利教育機構「良師香港」,以1萬月薪聘請6名大學畢業生成為一年的全職項目老師。
這些項目老師會進入基層學校,並透過連結外界資源,設計別具心思的課程,助基層學生找到自己的天空,不要輸在起跑線上。
3年以來兩位創辦人沒有收入,只靠以前的積蓄過活。
使命無分貴賤
成立「良師香港」只是第一步。兩位創辦人憶述,一開始機構知名度低,籌款困難,幸好皇天不負有心人,一間獵頭公司總裁十分欣賞他們的幹勁,於是索性把生日派對變成籌款活動,為他們籌到第一筆捐款。
兩年以來,他們總共籌得約250萬,捐款人來自各行各業,當中不乏商界支持。
三年無收入,為理想犧牲?惟他們不認同「為理想放棄高薪厚職」的說法,反指這是「一種取捨、選擇」。
使命無分貴賤,有人的使命是在投資銀行工作,也有人投身家庭事業,最重要是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
少了入戲院看電影,卻在追夢與籌款途上遇見很多「伯樂」。他們發現很多同路人,同樣對教育有一份使命感,只是沒有途徑貢獻教育。故機構一招募老師,便有過百封申請,面試者都甘願以1萬月薪幫助基層學生成長。
社會定義讀書好是唯一天份
Arnold是會考10A狀元,畢業於中大環球商業學系;Cheney則在高考獲4A,畢業於科大環球商業管理學系。既然名成利就指日可待,為什麼對基層學生有如此「執念」?
他們就引述數字,表示看似富裕的香港,其實暗藏不平:
只有1/10 基層家庭的小孩能入讀大學;相反,出生於較富裕家庭的小孩,平均2個就有一個入到大學。基層學生缺乏擴闊視野的機會,令學生對自己的長處、將來等都一片迷惘。
他們坦言,自己只是香港社會裡較「好彩」的一群人:
社會定義讀書好是唯一的天份,但我們應該懂得欣賞不同人不同的優點。
教育影響一生
感興趣的大學畢業生會先接受兩輪面試,入選後則會接受2個月的暑期領袖訓練,最後才會進入基層學校任教。學校老師一般每星期約23至30堂,他們的項目老師就教7至10堂,令老師能用課餘時間關心學生需要。
此外,「良師香港」項目老師不一定專科專教,但就會連結基層學校和商界資源,自訂適合的課外活動給學生。
一百個老師,就有一百種教學方式。
有項目老師帶領同學參加香港建築師學會舉辦的年度周年大會,又邀請著名鐘錶品牌Fossil的設計師向中學生講解設計鐘錶的過程;有老師引入「翻轉課室」的教學方法,帶領學生打理學校魚菜共生的系統...
Cheney憶述,中五有段時間很不開心,原本不打算告訴人,豈料中五班主望著自己,說:「我知道你不開心」,讓他發現老師能透過身教,以生命影響生命。Arnold一臉認真的表示:
雖千萬人吾往矣,覺得對的事,就應去做。
賺取的更多
說到現時的生活,他們均笑言現在每天都很具挑戰性、很滿足。
令這個項目發光發亮的是一班項目老師,他們將畢業第一份工交給我們了。
算是成功嗎?他們就笑言現在是「階段性勝利」,Cheney表示:
但求無愧於心,我們行的只是一小步,但希望能令世界因此變得有些不一樣。
香港教育要改變,從來都不止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