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00公屋單位 料延下年度推

社會

發布時間: 2016/01/19 07:30

分享:

分享:

公屋輪候冊破28萬人,惟在建築工程延誤下,2015/16年度起至去年9月底,只建成年內公屋目標量不足1成、約2,300伙公屋單位,估計有7,800伙將要延後至16/17年度才可以提供。

目前一般申請者「上樓」需時已長達3.6年,房署坦言,因難以估算未來新增多少申請者,故不可推算輪候時間重回3年的目標。

房署繼上年度需將2,800伙公屋單位延期建成後,昨通過的16/17年度機構計劃亦指出,15/16年度截至去年9月底,只建成約2,300伙,故建屋量將由原定約2.32萬伙減至約1.55萬伙,餘下約7,800伙需至來年度才可落成。

目前公屋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已長達3.6年,房委會昨舉行例會時,委員劉國裕提出,房委會長遠會致力達致一般申請者平均約3年獲首次編配單位的目標中「長遠」是指多久,又質疑:「這種是否承諾?」另一名委員張國鈞亦促請房署估算要輪候多久的趨勢。委員許美嫦則建議房署將一般申請者輪候時間,分拆為單身長者與家庭申請者統計,以便公眾掌握輪候情況。

房署副署長(策略)王天予承認,署方刻意在目標加入「長遠」的字眼,因估計3年平均輪候時間短期都不會達標,強調不會修改目標,惟現時難以科學化地預測多少市民會申請公屋,故難以計算何時可再達目標。

在覓地建屋困難重重下,委員溫文儀在會上促請房署研究富戶問題,亦可研究將重建屋邨的周期,由12年減至8年,加快釋放未盡用地積比的屋邨土地。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指,有否合適遷置資源,是重建的最大掣肘。

至於房委會公屋食水質量控制問題檢討委員會早前提交報告,張炳良強調責任問題不會消失,房委會會承擔作為公屋業主的責任,若獨立調查委員會就有公職人員應負上責任問題,房委會將按既定機制嚴肅處理。

他又表示,一向以公屋為住宅的模範,被食水水質問題所打擊,承認房委會在風險管制上有不足,而業界亦有不足之處,會實事求是做好屋邨監控,以挽回市民對公屋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