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r得起的香港人

休閒

發布時間: 2016/01/19 15:32

最後更新: 2016/01/19 15:53

分享:

分享:

相片來源:沙發衝浪客

「慢」,是城市人的奢侈品。「chur」,才是做事的要訣。可以快,為甚麼要慢?可以節省一秒,為何要浪費兩秒?

低成本高效益,一直是城市人不自覺地在追隨的目標。考試告訴我們,書並不是要讀得多,而是要讀得精,out-of-syllabus的知識,學生不會有興趣聽,學生要的是重點,是精華。考試是這樣,旅行亦是這樣。

冷門荒蕪的景點、旅遊書沒記載的可以完全略過,但熱門必去的,一定要到此一遊,為了打卡又好,為了炫耀也好,為了自己開心也好。

不難明白為什麼香港的潮語中會有chur和hea的出現,因為每位香港人都習慣了chur,每次跟外國人(特別是歐洲人)解釋這個字,他們都一頭霧水。究竟生活可以有多chur?而且,為什麼要chur?再說,前陣子跟在美國工作的香港朋友談及香港人工作能力。

香港人,雖然口裡說討厭工作,討厭被chur,但最勤力、默默地努力工作的也是他們。再說,我在日本工作時,對比起日本人和其他外國人,我不得不說香港人的工作能力很強,很「chur得」而且有責任感。(有可能是巧合,又或者有可能在外國生活的香港人特別勤力?)

雖然「chur得起」某程度上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我們把工作的心態放於旅行上,旅行,只是變了另一件苦差事。幾天之內安排十幾個景點、十幾間餐廳、朝9晚10/11,務求在最短時間內安排最多值得去的地方,這樣才最「抵玩」(划算)。

而且,大部分chur的旅行,只會讓你看到該國最「精華」的一面,除非你之前已熟讀當地歷史/背景,不然如果只給你一兩小時逛大英博物館,看完等於沒看一樣。景點跟人一樣,是需要時間去了解和認識的。

香港人的生活態度、旅行態度、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失衡,絕對受到社會價值的影響。小朋友幾歲(甚至幾個月)開始便要上興趣班、長大後又要科科補習、上學放學都在讀書做功課(一直以來我都覺得好正常,直至我詢問了不同國藉的朋友。)

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我們又怎麼可能不chur?

文章獲沙發衝浪客授權轉載。

撰文 : 沙發衝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