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票」是怎樣的?展覽揭示香港淪陷點滴

社會

發布時間: 2016/01/22 17:17

最後更新: 2016/01/22 17:53

分享:

分享:

日軍佔領香港後,曾強迫匯豐銀行高層簽署存放在銀行庫房、尚未正式發行的鈔票,然後以之在澳門以至中國購買物資。該批「迫簽鈔票」原本並無銀行儲備作保證,但在戰後獲得承認,並可流通。

「三年零八個月」是上一輩的慘痛回憶,年輕一輩未必能想像,現時可以透過圖片一窺當年生活細節。

「同禦鐵蹄──香港的抗戰歲月」展覽由即日起至6月29日在香港海防博物館專題展覽廳舉行。

記錄了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戰時侵略東南亞國家的《大東亞戰爭陸軍作戰紀錄畫冊》中有關日軍在香港島黃泥涌峽與守軍激戰的畫作。

是次展覽透過展出珍貴的抗戰文物和歷史圖片,闡述香港支援內地抗戰、抵抗日軍侵略的重大貢獻,以及香港經歷「三年零八個月」日佔時期的艱苦歲月。

防衞獎章(一九三九至一九四五),頒發給一位曾於香港赤柱集中營服務的護士輔助隊成員,以表揚她的貢獻。

香港在1941年12月25日被日軍佔領,從此在日本鐵蹄下經歷了「三年零八個月」的淪陷歲月,直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淪陷期間,日軍在香港實行各種嚴苛措拖,包括強徵資源和濫發軍票,以致經濟停滯、民不聊生。市民可從日佔時期的漫畫、生活票據、報章和歷史照片等珍貴文物,了解當時市民艱苦的生活。

影星陳雲裳支持抗日,在街頭售賣「救國花」籌款。

有關展覽詳情,請瀏覽網頁,或致電2569 1500查詢。

何甘棠在一九四○年一月二十九日的抗日慈善籌款晚會上,於太平戲院反串演出粵劇《六國大封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