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攝影大師?黃貴權:大美無言 靜觀自得

特寫

發布時間: 2016/01/28 07:00

最後更新: 2016/01/28 15:04

分享:

分享:

經過黑白紀實攝影的洗禮、國畫研究的沉澱,現在他醉心於自然風景攝影。最新影展《黃貴權的色彩世界》正於銅鑼灣時代廣場舉行,展期至1月31日。(陳偉能攝)

剛過去的最凍周末,大批市民湧到大帽山、飛鵝山賞冰;這邊廂,香港攝影大師黃貴權也希望趁着冬天到訪黑龍江齊齊哈爾,

1、2月正值冬天,最好影雪景。

退休前,黃貴權是內科專科醫生,1959醫科畢業後加入公立醫院,

以後做醫生,一輩子要處理生老病死,那是很嚴肅的問題。

他想找一門嗜好陶冶性情,因緣際會,他認識了已故攝影大師鄧雪峰,拜入門下。66年開始拿起相機,專從社會民生取材,一有閒暇便跑屋邨、街頭、田野、海邊、工地。隨着彩色菲林普及,他也拍起彩照來,

香港的黑白攝影多是拍街頭,拍來拍去也是那些。而且黑白照要自己沖曬,所需的藥水、相紙等都愈來愈少,但影彩色相的話,我將整筒菲林交給沖曬店就可以。

80年代,他開始感覺到自己的彩色攝影無甚突出,一度停止攝影。結識了已故國畫大師朱屺瞻,專心研究國畫。

攝影只是百多年歷史的藝術,中國的視覺藝術(繪畫)卻有幾千年歷史,很多美術理論,都是從中國書畫而來。外國的抽象畫派比印象派要出現得遲,但中國書畫一早就已經是抽象。懷素的狂草、牧谿的《六柿圖》,是抽象與具象的結合。抽象源於東方,但如何將抽象帶入我的攝影?

直至老友兼攝影大師簡慶福95年邀請他出山,當時香港沙龍影友協會計劃舉行影展,總結50年來會員在藝術攝影上的成績,黃貴權更擔任影展的籌委會主席。

中國藝術對我的影響很大,令我在攝影構圖方面,比其他人都來得快。

傚中國書畫 不似之似為真似

只是他的攝影風格已由紀實轉為風景攝影,以彩色菲林記錄大自然的萬千色彩。

黑白攝影較適合拍嚴肅的社會問題,對美的表達不如彩色攝影那樣唾手可得。彩色攝影夠能表達本體結構的美感,例如影一棵花,可以將花的原本完全展示。


至於繪畫和攝影之間,黃貴權引蘇東坡所言: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

你畫得很真,不過是小朋友的程度;齊百石則是『不似之似為真似』;吳冠中要到農夫覺得他的番瓜畫得很美而非很似才高興。攝影是具象的藝術,從具象走向抽象,有很大的空間給我們去發展。

《松風》,攝於黃山(2002):「徒手拿着相機,故意輕輕震動,連拍9張。」黃貴權笑言他有一套《黃子兵法》,「『敵動我不動,敵不動我動。』即是說你拍攝靜止的事物就用手拿着再微動;若果拍的是奔跑的馬,就要置腳架。」(攝影:黃貴權)

他酷愛用連拍、調大光圈、運用特殊鏡頭(例如俗稱「波波鏡」的反射鏡)去營造自然風光的朦朧感覺,

我想拍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最簡單的例子是流水,用慢速(慢快門)拍出絲絹流水效果,人們才覺得新鮮。

《田田》,攝於北京(2012):「拍了這麼多年,從沒見過這麼美的荷花。我是追求美的,心情當然好。」觸覺和技術缺一不可,「表達它的美和當 時的心情。」(攝影:黃貴權)

對美的感應 要學一世


要成為自然風景攝影大師,就要追求跟大自然的溝通和感應。他有16字真言:大美無言,境由心生,物我相忘,靜觀自得。

天地不會叫你『我很美你快來拍我啦』,而是要你去發掘。發掘不是用眼,而是靠對美的感應。如果有一天,你行過見到路邊小草,看到的是它隨風搖曳,好像很悽慘的,但又覺得被陽光曬着的那些很美,那就差不多了。

 

黃貴權檔案
1932年 出生於香港
1959年 香港大學醫學院畢業,到公立醫院擔任內科專科醫生
1965年 考獲獎學金,前往英國深造1年
1966年 隨鄧雪峰學習攝影
2005-07年 擔任香港攝影學會會長
2006年 退休
榮譽 香港沙龍影友協會高級會士
香港攝影學會榮譽高級會士
英國皇家攝影學會高級會士、榮譽高級會士
美國攝影學會高級會士、攝影大師、榮譽會員
國際影藝聯盟攝影大師、榮譽高級會士
9次名列國際沙龍黑白及彩色照片畫意組世界十傑(4次名列第一、3次第二,第三及第四各一次)

 

 

撰文 : 陳子健 TOPick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