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里路單車環台記(上)

City

發布時間: 2016/01/29 16:59

分享:

分享:

相片來源:作者網誌

我不是單車愛好者,除了少年時往還沙田大尾篤之外,出來工作後甚少騎行。但我卻是個徹頭徹尾的地圖執迷患者。

讀歷史時,喜歡在地圖上看民族遷移,帝國興衰;打電動,選的是三國、信長之野望,從南到北,攻城掠地,一統天下方始罷休;做背包客,與地圖同眠,看鐵道線穿越國境線,等高線沒入海岸線。

環繞台灣一直是一個魔咒,封印已久,因不諳騎行而不曽細想。及至讀畢練乙錚《環台騎行記》,方燃起昔日熱情,著手規劃。

如果60歲前輩也能環台兩圈,我等壯年,還有甚麼借口不去?

雖說執迷於完成地圖上的那一圈,卻並非純粹為挑戰自我而騎行。台灣是我一直喜歡的地方,不過除了台北、台中兩城,沒去過台灣南部及東部一帶。

騎行便是一個恰好的旅行方式,即能在短時間內概覧全台,又能夠近距離親近寶島人文、山野海風。

相片來源:作者網誌

於是從掩卷興起念頭到搜集資料準備出發,前後不足半年。背起行囊,說走就走。

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一輩子也不會做的了。

隨捷安特(台灣單車品牌)單車團一行39人,加6名職員、兩輛支援車於台北新店出發,逆時針環台。

台灣島中央山脈隔絕東西兩岸,城鄉多聚集於近海岸線一帶,而高山丘陵地帶人煙稀少,故台灣原住民民族眾多卻可粗畧以居住所在分為「平埔族」(平地草埔)及「高山族」。

而主要大城市則位於西部海岸。以初學騎行入門者如我,逆時針首五天於西部海岸多以平地為主,讓體力慢慢適應長途騎乘,才挑戰山路。

雖說平地為主,離開車水馬龍的台北的第一天多丘陵地帶,數度上下,戰戰兢兢,在三峽、大溪等地稍作休息,便直往新竹。

在三峽停留時剛好碰到廟會。年少時讀金耀基談中國文化,知道中國人的宗教與西方大相徑庭,相當入世,總離不開衣食住行。君不見敬拜離世祖先或取悅菩薩神靈的無非不是金銀衣紙、紙大屋、紙iPhone等。

在三峽的廟會上,我看到的是一群年輕人在台上跳霹靂舞,台下公公婆婆習以為常。神聖與世俗,並無清晰界缐。

可這也還算是廟外的活動,在新竹下榻後去逛了有名的城隍廟夜市,還真被擂倒了:夜市設在廟裡,拜神的正殿與食肆並無石欄拱門分隔。彷彿城隍爺爺高堂聽禱累了,隨便走下神檯就能坐下吃碗恭丸,再加碟炒米粉。

翌日啟行,航向鹿港。新竹多風,十七公里海岸線,一排排白色巨形風車緩緩轉動。雖說初嘗騎車之樂,昨日還算長居車隊第一集團,戰戰兢兢之戒心放下了。

看著海岸線上平坦無阻的公路,我開始把自己幻想成電影破風裡的一員,剛在臉書上打卡呃like「風在前,無懼」,上車後為追上第一集團,發勁狠踩,誰知未習慣單車lock鞋,一腳踏空,失去平衡,應聲而跌。

(待續)

原文刊於作者網誌《Flying Young》及facebook,TOPick 獲授權轉載。標題經TOPick 編輯修改,原題為「兩千里路雲和月(單車環臺記 · 上)」

撰文 : 余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