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媽媽拍住上 90後創「思家布房」賣手作布袋

職場

發布時間: 2016/02/12 13:42

分享:

分享:

主修音樂的潘思衡(左)本一心從事藝術行政,現時一邊打理思家布房,一邊教琴,再以自由身接藝術統籌方面的工作,而潘太(右)則希望將來能向戒毒青少年傳授這門手藝。(陳偉英攝)

當「思家布房」11年正式成立時,創辦人潘思衡(Chelsea)才不過18歲。

那時候香港的生活市集愈開愈多,她想到於生活市集擺檔,售賣母親(潘太)拿手製作的布袋、髮飾、頸巾等布藝產品,由她負責產品推廣和銷售,

我不想以前的手工藝失傳。

從此,潘太便過着朝九晚二的車布生活,卻不覺辛苦,

沒想過子女長大後會帶給我這個(發揮興趣的)平台。

潘太是車布老行尊,約莫80年代入行,其後工廠北移,加上Chelsea兩姊弟相繼出世,榮升媽媽的潘太於是全心相夫教子,但女兒爆料:

家中所有布藝東西,由床單到窗簾,甚至是我返學用的布袋、裝飯盒的保暖袋,都是她(母親)一手一腳車出來的。

母女倆感情極好,品牌命名為「思家布房」,一方面寓意家庭模式運作;另方面,也是從Chelsea與弟弟的中文名中各取一字合成。

姐做宣傳 弟負責採購刻字

家庭模式運作,三母子各有分工,其中老師傅級人馬的潘太理所當然負責產品製作,大女Chelsea負責管理網店和社交媒體專頁、跟客人聯絡和接收定單,而在台灣修讀室內設計的弟弟,則會協助從台灣搜購布料,特別是台灣的民族布,

香港很少買到民族布,就算有質素也不夠好,而台灣的民族布織得較密。

Chelsea續說:

弟弟以前在港時更會為客人提供刻字服務,在我們的布袋上加上由意大利牛皮製成的名牌。

現在只能在弟弟回港放假時提供「期間限定」刻字服務。

Chelsea笑言自己對布藝認識不深,故產品生產也只能交由母親負責,真正是一對手做晒,

媽媽每天朝9晚10車布。每晚收起衣車後,就要開始手縫工作,一直到凌晨2時。

Chelsea續說:

例如頸巾的流蘇是要逐條挑出的。這個我也可以幫媽媽手。

頸巾在冬天銷情最好,單是去年12月,單月賣出200條,每條定價約168至178元,

但坦白說,我們的頸巾款式不算多,因為造頸巾,布料一定要夠舒服和柔軟,必選100%純棉或者混入了少許羊毛的,這令布料採購範圍窄了許多。

頸巾全年均有供應。(陳偉英攝)

布料來源地以台灣和日本為主。每當Chelsea去外國旅行,也會盡量抽時間到當地布市場入貨。由於難以運送,同一款布不會大量入貨。

現時「思家布房」的產品系列還包括布袋、髮飾、長短裙以至新近推出的筆袋,

開發新產品要花很長時間去嘗試、起辦再改良。

由於一人製作產能有限,故產品一般只會在收到定單才動手製造,髮飾、頸巾等會有一些存貨,供市集擺檔即場出售。但隨着產品款式和定單愈來愈多,交貨期也比以前長,

布袋以前10個工作天可起貨,現在因為定單多,延至10至20個工作天。

月擺4次市集 澳門亦試過

某些產品,例如布袋和裙,也有貼心的度身訂造服務,

由於每個人的身高和孭袋習慣不同,所以我們也要問清楚,看看肩帶的長度是否合適。

客人以大學生至40歲較年輕的女性為主,故大多數產品均屬女裝,

當然我們也可造尺寸大少許、適合男生的,不另加錢。

產品主要透過社交媒體、擺放生活市集曝光和銷售。

香港的市集遍地開花,我們每個月也至少擺4次市集。

擺檔地點由尖沙咀文化中心廣場、中環海濱到香港各大專院校甚至是澳門,

市集有空間為客人度尺寸,方便度身訂造,而且客人在落單前都想看看實物。

一如昔日的「穿膠花」年代,「思家布房」的生產基地也位於「潘宅」之內。Chelsea希望將來能開設工房,

一方面讓媽媽有地方製作和銷售產品,一方面邀請其他手作人寄賣產品。

布藝媽媽堅持 袋口不可易開

潘太回想昔日第一次將自己的手藝公諸同好,

造了一些髮飾,還造過一條連身裙,未開檔已經售出了。

雖是車衣老手,但民族髮帶、筆袋等,她以前也未嘗接觸過,布袋則是她跟Chelsea一起研究設計。

我發覺學生逛街時,布袋袋口很易打開。作為媽媽,這樣實在很沒安全感,不行!

Chelsea補充指:

設計要着重實用和耐用。譬如一個小斜孭袋,會以索袋口取代拉鏈,因為袋子洗得多,拉鏈會生銹,而且有時會卡着布。

這也是Chelsea的個人用家體驗,

故我們的袋會用上兩層布料,而且是沒有駁布的原匹布。外面很多布袋都只用一層布或者駁布,很易破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