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猴滿之患 棄避孕變陣結紮

社會

發布時間: 2016/02/06 07:00

分享:

分享:

猴年到,香港卻面對「猴」滿之患,造成不少滋擾。為控制野猴數目,漁護署自90年代末期就為雌猴注射避孕針,效果卻未如理想,曾有雌猴於打針後翌年就懷孕。

漁護署隨即變陣,改為替雌猴結紮,成功率達百分百,惟野猴數量於過去5年只減100隻。

目前全港的野生猴子多屬由獼猴和牠們與長尾獼猴的雜交種,總數約有1,900隻。當中約1,600隻群居於俗稱「馬騮山」的金山、獅子山和城門3個郊野公園,另外300多隻則分布於大埔滘自然保護區、大欖、大帽山及西貢郊野公園。

漁護署自1999年開始為猴子絕育,包括為雌猴注射避孕針及在雄猴的輸精管注射化學物質,但效用並不長久。漁護署濕地及動物護理主任(執法)石仲堂指出,避孕針只有3年限期,之後又要重新接種,成本不划算,更有雌猴於打針後翌年就懷孕。有部分雄猴因未能適應化學物質,睾丸出現紅腫。

漁護署遂由09年起與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合作,引入內窺鏡技術,為雌猴做結紮手術,達永久避孕之效。2014年起,雄猴亦可進行內窺鏡輸精管手術,整個過程需4至7分鐘,至今為逾1,200頭野猴絕育。

石仲堂指出,雌猴3歲就可接受手術,雄猴則需等到5歲。他強調結紮手術避孕率達100%,毫無副作用,更不會影響獼猴的性生活。

雖然手術只歷時數分鐘,但需經長時間部署。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的生態調查員每日都會到金山、獅子山及城門郊野公園放置一個24至28呎的捕猴籠,調查員會預先在籠內放置蘋果等食物,讓獼猴大快朵頤,日復日,待至進行絕育手術當日,就關上閘門,將牠們一網成擒。

雖然過去5年野猴的實際數目只減少100隻,但石仲堂表示,若沒有推行絕育計劃,野猴的數目會在10年內增加逾1倍。

石又指,過去由於人們餵飼,造成野猴數目急增,當野猴習慣被餵飼,就會走到民居覓食,造成滋擾。去年10月,有逾50隻野猴闖入慈雲山一個遊樂場,威脅附近居民和學生安全。

漁護署平均每年會作出近50宗餵飼野猴的檢控個案。漁護署稱會加派人手到餵飼黑點執法,例如琵琶山停車場,並派發宣傳單張,提醒遊人切勿餵飼猴子或其他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