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樂偉:韓國的經驗-小販檔與警民衝突

City

發布時間: 2016/02/11 10:17

分享:

分享:

相片來源:鍾樂偉facebook

從昨晚開始至今晨(編按:8號晚至9號凌晨),旺角一帶因警方著意執法處理小販檔問題,結果弄成了近年來香港一次最嚴重的警民衝突。

當然,小販買賣,在各大國家的現行法例中也是一樣違法行為,處理流動小販的政府部門一直都擁有其理據,高舉法律執行法規。

但是,這裡更可延伸的問題,一是法律雖說是不容許任何流動小販買賣,但如以往的特殊節日內,能否給予一些「喘息」空間,彈性地執法地與民同樂?

然後,再可延伸地討論如何長遠處理那些小販檔的經營問題,既然市民對這些「地道文化」有一些需求,政府會否考慮以今天的模樣作藍本,探討把這些於農曆新年的小販擺賣,如何成為了對外推廣的本地文化。

再更進一步,便再延伸至如何重新審視整個小販處理政策與發牌問題。單單以武力對抗爭方式,並且動用了不知名的「清場者」,絕不是解決問題的良方,我們從韓國的經驗,也大概可感受到類似問題存在。

路邊小食店經過多數十年的歷史演變後,今天已成為韓國社會上不可或缺的東西,甚至吸引遠道而來的旅客,專程來到韓國嘗嘗這些擁有韓國風土特色的路邊小食。

然而,隨著經濟起飛與旅客人數大增,關注韓國國家形象的地區政府官員,因著這類被視為「有礙觀瞻」的小食店未領有牌照,而且也有衛生問題,對他們開展了「清場」行動,當中更牽涉到與黑道人士合作,把一架又一架的小食車與帳號店破壞。

在韓國城市地帶開始出現的新街頭小食店,被取名為「布帳馬車」,因為當時它們都是置在路邊,看起來像一輪流動馬車,並以布幕覆蓋,特別為冬天在外吃飯的人提供帳篷內的暖氣。最初時,布帳馬車一般只在晚間出現,為顧客提供烤麻雀與燒酒,並無其他選擇。

自八十年代中期起,因應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將會前來韓國欣賞 1986 年的漢城亞運會與 1988 年的漢城奧運會,當時的韓國政府卻選擇大力打擊布帳馬車,因為當時的政府認為街頭小食是非法且破壞現代化的市容形象。

結果, 一時之間,布帳馬車便成了像「過街老鼠」一樣的負面城市破壞者標籤。

1997 年的韓國 IMF 經濟危機,整個韓國也陷入巨大的陰霾中,國民對國家的信心直插至最低點,對生活的期盼也一一幻滅。然而,一片傷心之下,卻為布帳馬車帶來了出路。

因為有數以十萬計上班族被遣散後,他們需要一個便宜消費與流連的地方來打發時間,並且可以不斷地喝酒來麻醉當下的精神壓力,更可以讓他們懷緬昔日風光的日子,布帳馬車因而是最合適的場所,也諷刺地獲得重生的機會。

所以自 1998 年後,不少中年退休人士選擇加入開設低成本的街邊小食店生意,希望為日後的生計找尋出路。但是,2002 年在韓國舉辦世界盃的時候,布帳馬車又再面對著政府本著「改善城市景觀」的理由,被再一次打壓,最終卻把政府與布帳馬車又再一次推進了政治的對立面上。

時至近年,非法地經營著的布帳馬車,因政府未有整全的監控政策,給予了布帳馬車的些微生存空間,政府跟布帳馬車的對立形勢因而越來越嚴峻。自從 2007 年以後,顧存旅客形象的韓國政府,開始著手針對無牌布帳馬車的擺賣情況,大舉開始了清拆行動。及後更於 2011 年時,把留在首爾仁寺洞 70 多個布帳馬車以武力清拆,引起韓國街頭商販聯盟的不滿。

當中,最大的爭議地方是政府不是以執行法令來處理擺在街上的布帳馬車,而是透過與「地區流氓」合作,招聘了一批「服務人員」,把他們從旅遊巴大批送來,拿著棍子破壞那些路邊小食店,令他們不能再次在街上擺賣。

韓國政府如此堅決與強行鎮壓布帳馬車,除了市容與衛生考慮以外,另一個更大的因素是出自於經濟。

由於大部份布帳馬車的營業地帶都是在首爾的經濟中心區,能夠清除在執政者眼中「有礙觀瞻」的路邊小食店,有助提高當區的樓價,吸引更多的投資。

可是,面對著經濟的衝擊,與政府動員「服務人員」來搗亂的雙重打壓,經營布帳馬車的「韓國大媽」卻是最受破壞的一群。

韓國的布帳馬車與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中的小販問題,全出一轍。從來,要處理這個問題一直也不容易,但也不代表可以使用任何「便宜」的方式來解決,因為此問題牽涉到眾多合法與非法的即時與延後利益。

所以,多年來不少政府多在節慶日子內,以「普天同慶」的特事特辦方式看待,鮮會高調地刻意介入調停。

但跟韓國政府一樣,若然忽然高調地干預節慶中的小販爭議,往往,這卻在顯示背後有更大的問題存在著。

註:文章部份內容節錄自前文《韓國街頭小食的政治經濟學》

原文刊於鍾樂偉facebook,獲授權轉載。

撰文 : 鍾樂偉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全球研究課程助理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