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教授:30年後電腦可取代人類

社會

發布時間: 2016/02/15 12:51

分享:

分享:

究竟電腦會否真的取代人類?(經濟日報圖片庫)

Google、Apple、Tesla等企業相繼研發出無人駕駛系統,不少人對此為之興奮。然而,當有一日電腦愈來愈聰明,懂自動煮食、自動清潔、自動乜乜乜…的時候,會令人類有更多空閒時候享樂、抑或會帶來更多煩惱呢?

電腦會否帶領人類走到新的一次工業革命?像過去歷史中第一、二次工業革命般,因為機械的出現取代了手工業,令很多人失業?

McKinsey & Co.的研究報告指,單靠目前掌握的科技,已可取代45%人類的工作,而「藍領」更是最易被取代的一群。報告又指,配合人工智能等技術,企業高層、醫生的部份功能都可以被取代。

美國科學促進會的教授Moshe Vardi對此甚為悲觀,認為電腦30年後近乎可取代所有人類的工作,更預視2045年的失業率,更會超過50%:

只得享樂的日子並不好過,畢竟人類還是需要工作的﹗


他認為,人類發展科技的同時,也應要開始想想如何應對未來的「智能」社會,


如果25年後先開始思考這個問題就太遲了,人類將無法適應當下的社會轉變。好像工業革命在20世紀初掀起俄國革命,超過1億人受影響。

也難怪大力開無人駕駛系統等發智能技術的Tesla創辦人馬斯(Elon Musk)、科學家霍金(Stephen Hawking)也曾表示,不希望人工智能發展得太快,擔心人類有一日終會被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