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勁華:用3年時間實驗4天工作週

職場

發布時間: 2016/02/18 12:54

分享:

分享:

Innopage同事正在講解自己的產品概念。相片來源:作者網誌

六年前,我和兩位拍檔寫App創業,當時iPad剛剛面世,我們為此研發出一套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電子出版系統,並幸運得到一筆天使投資。經過多年發展,我們現已轉型為一間開發iOS和Android App外判公司。過程經歷高低起跌,但誤打誤撞,慶幸也總算叫做闖出了少許名堂。

大概三年前,我們的外判生意開始進入軌道,雖然每年收入都在增長,但公司好像漸漸失去當初那道火,正正中了一句Startup老生常談:

忘了初衷。

為免變成一間軟件血汗工廠,有天我們忽發奇想,決定展開一個大膽實驗,仿效矽谷Startup傳統,容許同事每週有20%時間(相等於一個工作天)做自己有興趣的項目,而無須處理業務相關的工作。

我們叫這個計劃做InnoLab,在Startup圈子中,亦曾引起過一陣迴響。

這個計劃令我們成功推出了幾個頗受歡迎的手機程式,最為人知的是交友程式Worthy和激勵程式Carrot,當中Carrot曾得到(並婉拒了)一間矽谷Startup Accelerator的offer,而Worthy則於iOS 7推出的首日,被蘋果選中在美國App Store最當眼的大banner做宣傳,事情好像有一個很好的開始,但實行起來卻是困難重重。

熱愛寫程式的人,和藝術家一樣,都是「以創作燃亮生命」。但香港缺乏投資科技的資金,所以不少Startup在未有穩定收入之前,都要接外判服務來維持收入來源,久而久之,就會變成專業外判公司,當然我們也不例外。

要突破這個局面,正常的做法是設立一個獨立研發部門,有自己的預算和班底,專注開發新產品。但以我們為例,一間只得20人的公司,實在未夠規模。而且我的意願是由員工主導產品開發,做他們喜歡的產品,而不是由我叫他們做我喜歡的產品。

這個概念非常理想主義,說來容易,執行起來卻極難。

三年前啟動這個計劃時,同事都抱有懷疑態度,有人覺得公司想搵員工著數,用他們的諗頭去賺錢;又有人覺得公司應該專注發展外判服務,繼續擴張,賺錢加人工,招聘新人,為員工提供晉升階梯,等等。

面對種種不同意見,無論拍檔、股東、同事,甚至我自己,都不確定這是否一個「好」的商業決策,但我知道,一個創作熱情不斷被磨蝕的團隊,早晚會迷失自我,失去靈魂。所以無論失敗的風險有多大,我們也必需作出嘗試。

當我向朋友講解InnoLab這個概念,幾乎所有人都向我潑冷水。原來不少行家早就試過這種矽谷式的「20% 時間」計劃,但都因為面對同一堆問題而失敗。

令事情更加複雜的,是InnoLab比起矽谷的「20% 時間」更進取,我們目標是將產品Spin-off出來,成為獨立公司,而負責的同事可以加入新公司成為股東。這個想法突破了幾十年的矽谷傳統,因為一直以來,無論是「3M報事貼」也好,Gmail也好,Adsense也好,這些由員工「20% 時間」創作出來的產品,都會當作公司的內部研發,就算是產品牽涉專利發明,知識產權也是100%全部歸僱主所有。

當牽涉新公司股權,大家又會去計算公司和同事的股份比例、同事間的股份比例等等現實問題。

無論我花多少唇舌去解釋,說明公司願意承擔失敗風險,寧願賺少些錢也希望建構一個能發揮創作熱情的環境給同事,又願意提供一切有關資源去開發大家認為有趣、做得開心的project,但仍然會有某些同事覺得公司想佔他便宜,盜取他們的「絕世好橋」。

我們落力向同事推銷了幾個月,但反應未見熱烈,最後我們唯有由老闆親自開始,創作自己覺得好玩有用的App,然後推出市場,也就是之前提及過的Carrot和Worthy兩個App。

我們一早定下規矩,若其中一個App於三個月內不足10萬次下載,我們便會壯士斷臂,承認失敗。意外的是,兩個App不約而同都被Apple選為推介項目,並極速突破10萬下載,實在令我們喜出望外。

因為當時很少港產App會獲得Apple推介的關係,這兩個App得到不少傳媒朋友和行家關注,於是我亦四出尋求投資者。當我和數十個投資者會面後,發現他們絕大多數都期望我們會捨棄現時的外判工作,專注研發一個產品。例如矽谷某Startup Accelerator,要求我們整個團隊最少要在矽谷待上半年,否則offer作廢。

我們左思右想,最後決定婉拒,除了現實問題外,我們亦發覺到,之前兩個瞄準大眾市場的App,根本不能用「20% 時間」的方法去開發和營運,業界好友宋漢生更坦言,開發一個產品,用200%時間都不夠,何況20%?

所以我們另一個InnoLab項目,股票投資組合管理App〈Ticker〉,專注服務一個用家肯付費的niche market,有穩建的月費收入。Ticker推出後12個月內便達至收支平衡,最後更幸運遇上有上市公司背景的投資者,成功spin-off成為獨立公司。

用了三年時間,我們終於向所有同事和行家證明,InnoLab並非空中樓閣,不是光說不做,而是實實在在能夠得到投資者支持,將pet project分拆成獨立公司的創意平台。我們當初抱著理想主義去實行這個計劃,當中經歷不少困難與障礙,但是否困難就不去嘗試?是否別人曾經失敗我們就不能成功?我相信試過總比沒試過強得多。

有了Ticker這個案例,InnoLab終於獲得同事的信任和支持。雖然現在我們並不能肯定Ticker會否達到別人眼中的「成功」,但我們將會以最大的努力去開發出市場上最好的產品。

我不管其他人怎樣想,也不理有多少人失敗過,作為創業者,我有種毫無道理的固執,別人認為我做不到的,不等於我會做不到。

就算要用上三年時間,我也要證明,有難題,就有解決方法,只在乎你肯不肯去試。

原文刊於李勁華的網誌偉大航道,獲授權轉載。

撰文 : 李勁華 Innopage創辦人及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