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奶嘴手套原料列「可能致癌物」

社會

發布時間: 2016/02/28 23:19

最後更新: 2016/02/29 16:08

分享:

分享:

相片來源:iStock

世衞將常用於製造橡膠奶嘴、手套及避孕套的化學物「2-巰苯噻唑」(簡稱MBT)列為2A級「可能致癌物」,與紅肉同級。

MBT(2-mercaptobenzothiazole)廣泛用於製作橡膠如乳膠等,常見於車胎、奶嘴、安全套、橡膠手套,以至鞋墊,甚至以橡膠碎製成的遊樂場等。

世衞國際癌症研究所專家小組,研究英國威爾斯化工廠工人患癌個案報告,指MBT有潛在致癌風險,或與患上膀胱癌、腸癌和一種血癌有關。

惟世衞指出,一般市民穿戴手套、嬰兒吸吮奶嘴時,只經皮膚接觸少量MBT;而吸入路邊塵埃亦是MBT來源之一,呼籲毋須過慮。世衞又補充,未就MBT對公眾危害作研究。

記者昨在超巿觀察貨架上的奶嘴多來自日本或德國,但大部分包裝只標示矽膠或乳膠製成,未有標示具體成分,只稱符合歐盟標準;超市職員指,產品多以矽膠製造,至於具體成分,建議向供應商查詢。

浸大生物系研究助理教授王凱峰指出,MBT是橡膠硫化過程中的必要加速劑,令橡膠更有彈性,但製作矽膠則不涉MBT。

他指,暫僅有老鼠研究數據指兩年內如吸入每公斤750毫克分量的MBT或可致癌。若以此推算,一名60公斤成年人,兩年內要吸入2,250毫克純淨MBT。他認為,一般產品MBT含量極低,但若家長發現孩子奶嘴破損,應立即更換。

臨床腫瘤科醫生游子覺則指,世衞報告主要關注在橡膠製品製作過程中,化工廠工人可能吸入含MBT煙霧導致的健康風險,與使用橡膠製成品可說是「完全兩回事」。游稱,巿民使用一般橡膠製品時,MBT散發量及吸收量均與工人不同,且亦無其他報告證明人類使用橡膠製品有致癌風險,故正常使用風險不大。

兒科專科醫生劉成志指,用熱水消毒奶嘴、奶樽一般需時15分鐘,否則難以殺菌,建議家長如擔心加熱釋出致癌物,可改用專用消毒劑清潔嬰兒用品。

海關回應指會了解有關報道,並作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