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錦樑:「小冰丸」改「小冰粒」市民較易明白

社會

發布時間: 2016/03/02 14:01

分享:

分享:

立法會會議有立法會議員關注年初本港出現嚴寒天氣,但天文台的預測卻出現多達3度的誤差,又將天文現象形容為「雨夾小冰粒」,而非天文台網站所載的「雨夾雪」。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表示,本港天文台一直有參考外國預測天氣的電腦模式,當中包括日本、美國、歐洲等先進國家,他又指,過去一年,天文台在天氣預測方面的平均誤差為1度,是世界先進水平,天文台會吸收年初的經驗,努力提升預測技術。

蘇錦樑表示,未來在有需要時,寒冷天氣警告中,會加入更具體內容和字眼。另外,亦已在本月初加入大帽山和大老山的分區溫度資訊。

至於「雨夾小冰粒」和「雨夾雪」等用詞,蘇錦樑表示,1月24日當日出現的是「雨夾小冰粒」,他強調,冰粒和雪存在分別,前者較硬,著地會反彈,而雪是較蓬鬆,而且輕輕著地;而使用「雨夾小冰粒」一詞,是較貼近本地用語,市民較易明白。

至於為何天文台起初用「雨夾小冰丸」,後來就改稱「雨夾小冰粒」,蘇錦樑就指,「冰粒」一詞較接近本地日常用語,市民較容易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