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前45天買機票最抵?

休閒消費

發布時間: 2016/03/21 11:15

最後更新: 2016/07/21 14:44

分享:

分享:

相片來源:iStock

出發前幾多日買機票最抵?出外旅遊已成為不少上班族的減壓良方,一有平機票便千方百計搶購,但有科大教授破解,原來平機票不用搶,在出發前平均45日買機票最抵,更傳授看穿機票價格變動的「提早一周」秘訣。

別以為航空公司旺季及淡季收取不同票價、賺到盡損害顧客利益,教授發現,顧客從浮動價格獲得的利益、比企業還要多。

「提早一周」秘訣 看穿票價變動

港人愛外遊,航空公司推出的優惠一票難求,科大嘉柏有限公司工程學教授Guillermo Gallego破解買機票的最佳時機,他研究了大量航空公司的機票價格數據後,發現出發前平均45日買機票最物有所值。

錯過「45日」的好日子,消費者應當刻買機票,還是再等?Gallego笑言,不論之後機票售價升或跌,消費者必然感後悔。

他教路要早點留意機票價格,從而找出變動模式,假設消費者打算在4月21日出發,應將出發日期想成提早一周為14日,比較14日機票於上周和當刻的價格,就可找出21日的機票,會否於一周後減價,惟他提醒,秘訣不適用於旺季機票。

光顧廉航 愈早買機票愈好

東瀛遊執行董事禤國全和Flyday.hk低成本旅遊情報網編輯Regis均認為,平機票有2種:廉航的「早鳥機票」和傳統航空公司的「last minute機票」,禤國全指出,消費者光顧廉航「愈早買愈好」,因廉航通常在出發日半年至一年前推減價機票,有時更有1元的割價機票;相反,在旺季或出發前2周才買機票,票價隨時比傳統航空公司還要貴。

Regis則認為科大教授的「45日」理論類似「last minute機票」,惟最抵時機應更短至出發前30日,假如該班飛機於起飛前1個月,尚有大量位置未賣出,航空公司便會推出平機票促銷:「捉你心理,平咪去囉!」幸運的消費者可執到平機票,不過此策略旺季免談。

有否試過在網站訂機票,過了10分鐘刷新網頁,卻加了價?原來航空公司在定價時,多數採取「動態定價」的策略,將機票價格隨着用戶需求變動,如旺季及淡季收取不同票價。

消費者一直以為企業藉此由顧客身上榨取額外利潤,Gallego透露,他曾與外國一家大型娛樂企業的高層聊天,高層也怕運用動態定價,損害顧客利益嚇跑他們,令他開始研究此市場迷思的真偽。

經過運算後,他發現在限額銷售交易情況下,動態定價實現顧客與企業雙贏,每名客戶都可用低於或相等於其願意支付的價錢買到機票,從中得到更多滿足感,而消費者所得的盈餘(consumer surplus)更甚於公司的利益。

Gallego表示,除了航空公司,郵輪亦會採取動態定價,他提倡其他交通工具也可運用,國營的交通服務更可因此減少政府支出。

原文刊於經濟日報(收費閱讀),標題經TOPick編輯修改,原題為「研究:出發前45日 買機票最抵 浮動價格 顧客得益比企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