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學童母親的自白:父母要放下身段和尊嚴

親子

發布時間: 2016/03/22 11:34

最後更新: 2020/05/18 13:08

分享:

分享:

香港教育問題最近成為熱門社會議題,20條幼小生命凋零逝去,孩子壓力不容忽視。兩子之母梁太,長子是特殊教育需要(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簡稱SEN),幼子患有焦慮症,18年的育兒生涯,她不斷與學校角力,同時要傾盡母愛,帶兩個兒子走出困局,她以過來人的身份勸諭家長學懂「接納與放低」。

梁太最近於「不願孩子成為功課奴隸」群組撰文,用親身經驗分享自己收到長子自殺信,突然醒覺並「放下」執念的經驗,逾千名家長讚好,反應正面。

梁太接受TOPick 訪問,講述18年來的育兒生涯。

梁太的長子今年已經18歲,出世時有腦創傷,小一時更證實是SEN學童,患有有嚴重「過度活躍症」和嚴重「讀寫障礙」。梁太憶述,小學時經常接到老師投訴不遵守紀律,

全部指兒子過份活躍、搗蛋、破壞公物、騷擾同學,大部分老師把他標籤為「曳仔」,每天他生活於被罰的學習環境。

雖然梁太積極面對長子狀況,她不斷去醫管局上課程了解長子症狀,報讀協助兒子改善讀寫障礙和行為認知課程。令她無奈的是,當年學校及公眾對於SEN學童認知不多,她多次與教育心理學家(EP)協商適當減少功課,校方及EP都不肯正視問題,更要求長子服食醫生處方的精神科藥物,靠藥物控制自己的行為。

服食藥物產生副作用

梁太指,藥物的確可以幫助到長子控制情緒,減少兒子在校搗亂情況,但藥物有副作用,長子向她表達過服藥後不開心,她亦曾向校方反映,問題依然不獲正視。

學校投訴電話不斷,加上長子回家不肯做功課等,面對雙重壓力,她無數次與兒子在學業上出現僵局,打罵,然後母子二人抱頭痛哭。梁太坦言:

雖然我都知道阿仔是SEN,但我都希望他學多一個字得一個字,希望他在學業上有點成績。

接到兒子自殺信

直至長子的一封信,令她醒覺。梁太指,她與兒子有個心聲盒,鼓勵兒子將難以啓齒的感受寫出來分享,直至某天,當年約9歲的長子他睡前叫我去取信看看,她打開後大吃一驚,原來兒子想用匕首自殺,信裡大概這樣説:

這個世界上有一位不被接納的曳孩子,全世界的人不喜歡他,他讀書唔叻,媽媽經常生氣,他生活很不開心,沒有人明白他,他有很多事情不受控,他自己也不明白為何會這樣?所以他會用匕首自殺,死後全世界都會好開心,尤其是媽媽。

梁太指,兒子寫信前一天,她剛因學業問題痛駡過兒子,她知道是時候接受現實,放下心中期望,用大愛孕育這個孩子,否則會親手逼死自己深愛的兒子,日後恨錯難返。

識多兩個字又點,只要人係度,自然有出路!

她隨即請假兩個星期,如實向校方反映情況,向教統局特殊教育組要求介入,最後成功為兒子爭取到減少功課量,校方更發掘其長子的專長,安排長子加入田徑校隊,重拾自信心。回想當年與學校的角力,她用兩個字來形容:「辛苦。」

畢業後淪為「邊青」再變乖仔

梁太的長子學業不突出,中三後便停學踏入社會,試過離家出走淪為「邊青」,她嘗試過向相熟的社工求助不果,令她明白到「求人不如求己」,她嘗試過連工作也不做,每日頻撲找兒子回家。

憑着無限的愛,長子17歲那年結束離家出走回家,正正經經地打工賺錢,現時更與友人合夥在太子開設日式拉麵館,母子二人更不時交流生意經,有商有量。

幼兒患焦慮症再角力

梁太的幼兒現時讀小三,小二那年因學業壓力患上焦慮症,害怕上學,每逢星期日夜晚便稱腹痛。焦慮症不屬於SEN,她卻堅持自己孩子自己救,再次與學校角力爭取調適,成功幼兒症狀減輕。

鼓勵父母當子女的最好朋友

梁太稱,眼見教育問題再次敲醒警鐘,她希望用自己的經驗鼓勵父母們,孩子最好的朋友、人生教練、社工,就是由我們自己去當,請大家放多點時間、耐性、關懷、鼓勵、溝通,細心聆聽現今孩子的真正需要和內心世界。

父母要學識接納與放低,接受孩子的問題,放下身段和尊嚴,但不是放棄底缐,引導他們行得遠啲、高啲,否則只會兩敗俱傷。

另一方面,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忙,不要怕讓人家知道孩子有症狀,這些症狀是天生的,所以不要怪責孩子和自己。

在孩子反叛期和遇上挫折時,不妨來一個安靜的大大擁抱,讓他知道遇上甚麼事情,「家和家人」就是最好的後盾。

梁太更坦言,自己以前不敢向別人說大兒子的情況,因很羞家,也很羨慕別人的孩子考上大學,琴棋書畫樣樣皆能。

但現在,我深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道理,讀上大學是好事,讀不上也不是輸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