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帥青:放生變殺生 行善也要罰

City

發布時間: 2016/04/01 08:00

分享:

分享:

放生變殺生  行善也要罰

可知道本港每年有多少被放生動物?光是雀鳥或已有上百萬隻!清明節、佛誕,不少善信放生祈福,但台灣近日明言要管兼要罰。放生雖因善心起,但好心若變壞事,行善也要罰。

踏入4、5月,放生活動興旺,既有下周一的清明節、本月底的天后誕,還有下月佛誕,本地不少宗教團體也會組織放生雀鳥、龜、魚等。這種在儒家、佛教與道教均出現的習俗,既為彰顯慈悲,拯救遭人類捕捉的動物,也為自己和家人祈福。

當放生變得普遍,且信眾往往會一次過大量放生,數量亦可以很驚人。英國《經濟學人》去年就曾報道,本港一年賣出逾63萬隻雀鳥,大部分供放生之用,事實上,香港愛護動物協會引述2006年一項研究指,每年在本港被放生的雀鳥數量,估計達到68萬至105萬隻!

善心者眾,但真的「行善」?台灣的放生之風,較本港有過之而無不及,每年放生動物數量估計逾2億隻。近日台灣政府卻大聲向這種善心說不,且要管更要罰,官員稱已提交立法草案,將規定以後放生要有許可,自行放生的話,可罰5萬台幣(約1.2萬港元),若有大規模動物死亡,最高更要罰250萬台幣(約60萬港元),最快年底實施。

為何要施重典?此因放生雖受歡迎,卻不斷變質,好心變壞事,令政府非管不可。

誠然,放生的動物,別以為牠們逃過一劫,放生一樣可能是殺生。既是「放錯生」的情況不停出現,如把應在淡水生活的巴西龜,放到海水之中,又或把動物放到不適合的污濁或淺水海域,放生或變放死。

當動物走到陌生環境,其實一樣難生存。據愛護動物協會指,雀鳥在本港放生後的死亡率高達75%,無論在本港或外地,亦常有放生動物大規模死亡的事件。

再者,放生不但可能害了動物,連帶會「殃及池魚」。因這些放回大自然的動物,可能是外來物種、兇猛物種等,胡亂放生,或會嚴重破壞生態。

其中一個例子是高雄著名景點蓮池潭,當地民眾酷愛到該處放生巴西龜、小龍蝦等,令池內光是巴西龜就有逾600隻,但結果烏龜之間疾病感染,且因巴西龜是生態殺手,不斷啃食池內蓮花、荷花,反令蓮池潭飽受浩劫。

本港亦曾有類似情況,例如不少港人購買沙巴龍躉放生,但此物種由龍躉和老虎斑雜交而生,會攻擊其他魚類、甚至咬人,放生牠們,隨時為其他動物帶來死路。

更甚的是,放生還只屬善心運動嗎?因過量的放生需求,已變成一盤生意,不良商人為迎合善信,捕捉本來不應被抓的動物,待價而沽,部分店舖專營放生生意,長期準備數以千計雀鳥,變成大產業。

本港就曾出現「有趣」一幕,在放生勝地北角碼頭,早上有善信放生,晚上則有人到碼頭把放生的魚捉回來,拿回市場循環出售,結果就是一條從捕捉、出售、放生至再捕捉、再出售的產業鏈!

當放生問題盡出,令台灣政府決定出手管束,兼施以高額罰款,能否為本港帶來啟示?現行在本港,水塘放生屬犯法,在此之外則往往不管,故此每逢大時大節就有眾多放生活動,部分宗教團體亦有每月定期放生活動,因此出現不少爭議。如嘉道理農場去年指,園內溪流經常發現被放生的龜隻屍體,疾呼大家不要亂放生等。有善心不代表就可任意做出破壞行為,若然屢勸不聽,是否亦應效法台灣,施予懲罰?

愛心的表現,其實不限於放生,現已有不少人提倡以植樹、吃素等取代,一樣有行善效果,且不會釀成災難。或許在今年的清明、佛誕,各位善信應考慮一下。

撰文 : 沈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