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鳥:最早的恐怖小說

休閒消費

發布時間: 2016/04/05 16:34

分享:

分享:

恐怖小說鼻祖 17 世紀路易斯(Matthew Gregory Lewis)的《僧侶》(The Monk)多次被改編拍成電影。(互聯網照片)

環顧當代香港小說,最深得讀者歡迎莫過於以愛情和日常生活為題的小說。反觀以恐怖作主題的通俗小說一直被忽略和輕視。但當我們宏觀整個世界,便驚訝地發現恐怖小說多年來都是小說界的「寵兒」。美國商業雜誌《福布斯》2015 年 10 大賺錢作家排行榜中,便有兩名恐怖小說作家,可見它在國際讀者中是如此受歡迎。

早在 1826 年,歌德小說家 Ann Radcliffe 便寫了一篇論文,為恐怖小說(Horror Fiction)立下清晰定義:所有恐怖小說都必須具備兩種元素:「恐怖(Horror)」和「驚慄(Terror)」。驚慄是指在故事發生前的恐懼感,恐怖則是故事完結後的恐懼感,兩者缺一不可。這一定義亦被後人廣泛取用。

那麼最早的恐怖小說呢?這一問題直到現在也爭議不休。

有人喜歡把 13 世紀但丁的《神曲》和 14 世紀天主教修士兼宗教裁判官的克拉馬與司布倫格(Johann Sprenger)的《女巫之槌》奉為恐怖小說鼻祖,但前者宗教意味太重,後者根本是審判女巫的工具書。更加重要的是,兩書著者的本意都不是為了「寫讓讀者害怕的故事」。較貼切現今對恐怖小說的定義,應該是 17 世紀路易斯(Matthew Gregory Lewis)的《僧侶》(The Monk),一個講述虔誠修士被女淫巫害死的故事。

筆者之所以提起此爭議,是為了凸顯恐怖小說的廣泛性和悠久歷史,這亦是此專欄的目的。在之後的篇章,筆者會為大家介紹更多恐怖小說的歷史,以及經典作品。

恐懼鳥是香港的都市傳說作家,著有《Deep Web 網絡奇談》。

撰文 : 恐懼鳥 都市傳說作家,著有《Deep Web 網絡奇談》

欄名 : 恐懼鳥書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