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換肝亡 家屬質疑未檢查清楚

社會

發布時間: 2016/04/06 00:01

分享:

分享:

患末期肝硬化的57歲女商販,於3年前在瑪麗醫院進行肝臟移植手術,兩日後死亡,死因庭昨研訊。

家屬質疑手術前未檢查清楚,並引述手術刀手醫生稱以其10多年經驗,未試過有病人手術後不能走出來。醫生團隊推斷死者肺動脈血壓高引致心臟衰竭,醫生指行醫20年首次遇到。

死者羅青蘭的長子林健鴻供稱,2011年患乙型肝炎的母親因不夠氣上樓梯而求診,被診斷為肝硬化,13年5月19日早上於瑪麗醫院做移植屍肝手術。

林供稱,翌日早上有份參與手術的醫生鍾浩宇指死者換肝後肝臟變大,血管未能推動肝臟活動,致心臟及腎臟衰竭,急需再換活肝;其後時任肝臟移植組顧問竺兆豪卻強調肝臟無問題,不需再換肝,林質疑兩醫生說法不一。

竺解釋死者於手術後非常危殆,心臟未能推動肝臟致器官衰竭,屬心臟問題,認為她不能再承受換肝手術,以上推斷來自團隊醫生。

竺又稱團隊開會後推斷死者肺動脈血壓高而致心臟衰竭,是其行醫20年首次遇到。家屬質疑院方受到轉介死者至瑪麗醫院的黎青龍教授催促,未檢查清楚便將捐贈者的肝臟移植給死者。

竺則指,肝臟大小非移植的最大考慮因素,並指沒有完美搭配,而排列於死者前兩名的病者分別不適合及發燒,故將肝臟轉贈死者,竺指手術有10%死亡風險。

死者最後於5月21日下午去世,林指驗屍報告顯示手術十分成功,死因是心臟衰竭。

林又供稱,手術刀手夏威醫生於母親死後,曾向他指「如兩個肝對調就可能無事」、「好奇怪,點解你媽媽的分數可以攞到呢個肝」。林稱夏對他提及,10多年來的經驗未曾試過有活生生的病人換肝後不能走出來,但試過有病人手術後10星期,內出血死。夏表示為此感到不開心。

港大醫學院外科學系系主任盧寵茂接受本報查詢時指,換肝屬高難度手術,並非零風險,瑪麗醫院過去有2%患者換肝後,因感染、流血、血管栓塞等各種情況不治,而當中因屍肝移植後出現原發性功能失調(PNF)致命者不足1%,兩者均較國際數據低。

死因裁判官:王詩麗;案件編號:CCDI-572/13(PW);今續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