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出租香港物業 印印腳居台退休

休閒消費

發布時間: 2016/04/14 12:30

最後更新: 2016/08/02 18:45

分享:

分享:

高清消費水平低,黃璟瑜說一個人每月5,000港元已過得很充裕,還有餘錢可以做善事。(相片來源:iMoney智富雜誌)

退休印印腳是很多打工仔的夢想,有人選擇以股息收入過活,有人希望投資物業做包租公。對於薪金穩定但教務繁忙的老師來說,應付工作已花盡心力,甚少認真準備退休生活的財務計劃。

數年前提早退休的中學教師黃璟瑜,多年來零投資零理財,退休時僅有一個自住物業、一筆積蓄和退休金,不過她想出一個「磚頭退休法」:將物業「一拆三」,賣出原本自住的香港單位,然後買入兩個細單位收租,再到高雄置業移居台灣,靠香港的租金過活。如今已居台近4年的她,生活自由自在,吸引不少香港朋友尤其是教師、護士等仿效。

我們不用等政府有全民退保,我們自己規劃。

2011年之前,黃璟瑜與同是教師的丈夫執教鞭20多年,早已供滿一層樓,有一筆儲蓄,卻沒有為退休生活作打算,更沒有想過可以提早退休,

完全沒有想過自己的退休生活,亦不敢想。以前真的很忙,你不要以為教書是很舒服的事,過去的生活是7點多回到學校備課,接着在課堂不斷說話,感覺愈來愈沒有氣力,再加上香港教育改革那麼厲害,兩年一小改,五年一大改,適應了新課程又轉,學生老師都好辛苦,再這樣下去我覺得會磨蝕自己的靈魂。

台生活簡樸 退休好地方

雖感到工作有壓力,但和許多香港老師一樣,他們一直默默努力工作。改寫黃璟瑜人生下半場的,是2011年暑假的一次旅行。一位嫁到台灣高雄的舊生,邀請她到超過3,000平方呎的五房別墅小住數天,「用香港人的眼光去看,當然覺得很大。」

舊生知道港人喜歡睇樓,便安排老師睇樓作為行程之一,她嚇然發現,樓價比香港便宜一大截,而且單位大得多,一個家庭住900至1,000平方呎的房子是等閒事。

樓的質素又好又實用,沒有長走廊,香港很多單位走廊已佔20多30呎;高雄的樓有前後陽台,陽台在香港是很奢侈的東西,晾衣服都要靠在廁所用抽濕機處理。

她又比較兩地生活水平,發現高雄物價至少比香港便宜四成,加上台灣人的熱情,令她萌生宜居台灣退休的想法。

回港後,即將踏入50歲、沒有小朋友的黃璟瑜,開始思考人生下半場應如何活得無憂,為夫婦二人的退休生活籌謀。

當然可以選擇在香港教書至60歲退休,拿一筆退休金在香港繼續生活,但在香港過退休生活,一筆退休金捱到多久呢?香港的消費之高,是全世界聞名的了。

她嚮往有民主選舉的西方國家,但加拿大投資移民已「落閘」,英美澳紐等國家高昂的生活費,又不是一個普通港人負擔得了。如何不用花一大筆錢,又可維持優質的生活?她便想到在高雄買一層樓,移民台灣,再出租位於葵涌的自住單位,每月有穩定的租金收入可支付台灣的生活費之餘,還有餘錢可儲蓄,長遠而言,更保障夫婦二人的退休生活。

她形容,情況就如20年前香港人到中山、珠海等物價比香港低的地方退休一樣。

買港樓收租 台投資移民

坐言起行,夫婦二人在2012年辭去教職,拿到一大筆退休金。她在港從沒有投資,

有很多教師都喜歡買股票,我覺得風險太大,從來都不碰,一直只是儲錢買樓。

手中最重要的資產是葵涌的自住單位,她首先將單位賣出,然後買入兩個400平方呎左右的細單位收租,再用退休金加多年積蓄,在台灣成立一間投資房地產的公司辦理投資移民(門檻為600萬元新台幣),同時又在高雄買入一個約120萬港元、樓齡18年的900平方呎四房單位自住,翌年即成功以投資移民的方式入籍台灣。

居台近4年,黃璟瑜和丈夫現已樓換樓搬入另一1700平方呎的單位,並用香港兩個單位每月約2萬港元的租金收入過活,應付生活開支綽綽有餘,還有餘錢可以儲蓄和捐出。

在高雄,一個人每月5000港元已過得很充裕,去街市買餸、外出用膳、交通都很便宜,不像香港,茶餐廳一碟干炒牛河竟然要60多元,真係好貴啊!

她見有留在香港退休的朋友,以大單位換細單位,再買入另一單位收租,

這樣很辛苦,捱了數十年,退休還要愈住愈小。

現在她身邊陸續有很多背景相似的香港朋友,尤其是教師、護士等,也移居台灣或有移民的打算,他們也用同一模式投資移民:出租香港的物業,靠租金收入支付台灣的生活費。她認為對於本身有物業的香港人而言,這是個不錯的方法,

香港人勝在『好天收埋落雨柴』,退休時有一筆儲蓄,又供滿一層樓,但問題是如果你退休要自住,間屋是不可以租出去,你沒有其他收入,去邊度都死,移民到台灣便有樓收租,又有額外收入。

黃璟瑜移居台灣後,常有香港朋友到台探望,又與一班救援流浪狗的義工結為好友,義工們還為她慶祝生日。(相片來源:iMoney智富雜誌)

籲港年輕人 試創業居留

已移居台灣近4年的她,現在偶爾回港會住在親友家,但感到身邊很多同年紀的港人生活都不快樂,部分來自高昂的物價和樓價,也有部分來自對政府的失望,

又話50年不變,其實很多東西都在變,在台灣,同樣是華人社會,選票在人民手上,你真的會羨慕他們得選。

她以樸實快樂來形容現在的退休生活,「或許先撇開不要談錢的問題,你要諗,想得到的生活內涵是甚麼?」雖已移民台灣,畢竟曾任教師多年,她仍十分關心香港的年輕人,即使投資移民對年輕人而言是非常遙遠,不過她仍建議年輕人用「創業居留」的方式去闖一闖,

20多歲的年輕人如覺得在香港都發揮不到自己才華,即使有20至30萬仍上車無望,不妨將錢拿到台灣開間小店,得就得,唔得都唔會輸身家。

(節錄)

全文刊於《iMoney智富雜誌》第442期(收費閲讀)

iMoney智富雜誌facebook

撰文 : iMoney智富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