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據」:愛吃肉的後果

休閒消費

發布時間: 2016/04/15 14:54

最後更新: 2016/04/15 16:39

分享:

分享:

相片來源:田和設計design+ten

選擇吃素的人,可能出於良心、環保或者宗教;但撇除感性的層面,一些實質的數字和研究,可能是人類對食物選擇很重要的指標。

英國牛津大學於2014年對英國人的飲食進行碳排量研究,當中包括 30000 個肉食者(以每天攝取多於100g肉為標準),16000 個蛋奶素食者及 2000 個純素食者,結果顯示受訪者每天餐飲的平均總碳排量分別為7.2公斤、3.8公斤及2.9公斤。若要把某單項菜類與肉類作比較,菜類生產不一定更合乎環保原則,但素食者的總碳排量明顯比肉食者低出一倍以上。

2009年的另外一項報告更指,所有溫室氣體排放中,51%均來自肉類及其副產品(如奶類製品)的生產。

導致全球暖化的溫室氣體主要由水蒸氣、雲層、二氧化碳、甲烷及臭氧組成,而全球的甲烷排放當中,單來自牛隻的自然排放便有16%。牛和羊是反芻動物,牠們胃裏面的微生物於食物分解過程中會產生甲烷,所以牛羊的數量越多,排出大氣的甲烷便隨之而增加。

雖然美國生產全球19%的牛肉,但你以為只有老外愛吃牛排嗎?

根據2011年USDA發報的一項調查,香港是全亞洲人均牛肉消耗量最高的地方-達32.3公斤-更躋身全球十大。

按照供求理論,減低肉食消耗是其中一個控制牛隻整體數量的方法,從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甚至有學者認為,不吃肉比不開車更有效減碳,駕駛者可考慮少吃肉來對沖碳足印。

去年各國於巴黎氣候會議協定目標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攝氏2度內(以工業時期以前為基準),並朝着升幅不超過攝氏1.5度的目標努力,可惜氣溫驟升已讓人類陷入糧食生產及水資源短缺的危機。

假若地球平均氣溫再升攝氏1度,所面對的問題將不能逆轉:

• 海平面將上升2.3米

全球共超過60萬居民受到即時威脅,開始被海水淹沒的島嶼包括斐濟、印尼、菲律賓及其他群島 ,當中情況危急的馬爾代夫國土比海平面高出只有約3米,更有可能於本世紀末消失於地圖上;中國沿海地區亦會有至少5萬人受到直接影響,包括香港。

• 全球將有超過一半人口受登革熱威脅

22% 的人類傳染病由蚊子及昆蟲傳播。變暖的天氣有利蚊子迅速繁殖,讓登革熱成為染病個案增加最快的傳染病-從70年代只有9個國家有該疾病記錄,到現在已傳至128個國家。世衛預計每年將會有3900萬人受感染,更會引致超過1萬個死亡個案。平時對付蚊子已經夠煩,往後對染病的疑慮和風險只會有增無減。

• 地球上有三分一的動物可能從此絕種 

工業發展早已破壞陸上的生物圈,但原來大氣中30-40%的二氧化碳會被海洋吸收,其濃度可改變海水的酸鹼度。現時海水pH值為8.069,有科學家研究顯示,若海水含碳量增加導致pH值低過7.8,珊瑚便有機會因海水酸化而白化(bleaching)甚至死亡。珊瑚礁有如海底的森林,並提供居所予高達四分一的海洋生物,它們的消失對於整個海洋系統將有毀滅性的影響。面對物種的滅絕,人類也不能獨善其身。

地球已進入嚴峻階段,我們未必等得到政府的措施生效,或左右財團的決策;但減少消耗肉食製品,每個消費者都做得到。全球暖化下首當其衝的,往往是發展中國家、原居民和無辜的動物-你願意犧牲他們來成全你的慾望嗎?

原文刊於田和設計 design+ten Facebook專頁,獲授權轉載。

標題經TOPick修改,原題為〈素據〉。

撰文 : 何岸之 田和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