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科生港大深圳醫院觀後感:違背潛規則

City

發布時間: 2016/04/20 15:49

分享:

分享:

相片來源: 「一個平凡醫學生的日常。」Facebook

醫學生的課程增加了一年,讓我們多了機會嘗試不同形式的課程。例如我在上星期就到了風聞已久的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觀察學習」。

本來身為醫學院的一粒微塵,對這項跨境大計劃一無所知,有的也只是從新聞中所見的幾則醜聞而已。但經過三天兩夜的參觀,我的確更了解為何香港的教授會千里迢迢(其實也只是一河之隔)走到深圳,做件違背所有潛規則的事。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的運作模式和香港的相似,對大陸人來說卻是新奇得很。

1. 打包收費

每個字都很有大陸色彩,哈哈。香港的公共醫療制度不算最好,但收費合理低廉卻是無可置疑的。進到醫院後,你無需擔心抽個血、驗個尿都要付費,因為你知道這是診金/住院費所包的。

同樣,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也採取這樣的收費準則,讓病人安心接受醫院提供的治療--需知道大陸最喜歡的是有事沒事一來就叫病人打「點滴」,既無實際用途,更有可能引發副作用或感染,最大的好處該是掉進醫生口袋裡的油水吧!

起初看見醫院美輪美奐的裝潢,我以為這裡收費應該不菲,後來卻從醫生口中得知,這裡的收費甚至比市内一線醫院來得便宜。

2. 高薪養廉

從院長口中聽見這個富殖民色彩的原則,我還未瞭解她的用意--醫生也會貪污嗎?原來,在內地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已經令他們對所有善意戰戰兢兢;醫生不受紅包,就代表他無心醫治你,病人反而更加擔心。

從香港來的顧問醫生告訴我,有些病人堅持要給他紅包,不肯相信世上有人會做「沒回報」的事(其實醫生的基本薪金,不就是回報了嗎?)。

3. 病人約章

深圳醫院其中一個賣點是其為全中國第一所設有「病人關係科」的醫院,專門處理病人與醫生之間的爭執。原來在內地,「醫鬧」很普遍而且難以避免,這所醫院就希望杜絕這樣的風波。

病人約章也是另一個相關特點,透過一紙約書,提醒病人她們自己的義務。就我三天旅程所見,醫院裡醫生與病人的關係倒是挺好的,尤其是對香港來的顧問醫生,哈哈。

4. 先全科,後專科

最近我才知道大陸沒有「家庭醫學」專科,病人要看病,就要自己判斷病情屬於哪一門專科,再找當科的醫生治理。不少病人根本沒能力判別自己應該往何處求醫,簡單如胸疼,就可以與肺部、心臟、消化系統有關,病人或需重覆求醫、重覆接受檢查與治療,對他們的身、心、錢包來說都是很大的負擔。

沒有家庭醫生作引路者或把關者(gate-keeper),難免引致「大醫生醫小毛病」的資源錯配。如果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可以把基層醫療(primary care)的概念引入大陸,或者可以改善當地的醫療環境,減低病人求醫與進行侵入性醫療程序的次數。

是否應該把香港為數不多的醫療資源撥給大陸,支援當地醫療發展呢?看見大陸整體的醫療狀況落後,我倒明白香港醫生的初衷。但願所有的資源用得其所,星火可以燎原,一所醫院可以帶來全個地區的進步,才算不枉投放過的眾多人力物力。

利申:以上全屬本人對此醫院的認知,不代表任何官方立場。

原文刊於「一個平凡醫學生的日常。」,TOPick獲授權轉載。

標題經TOPick 編輯修改,原題為「深圳醫院行:observations」。

撰文 : 一個平凡醫學生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