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大師林天行:藝術「貴」在感動人心

休閒消費

發布時間: 2016/04/22 22:58

最後更新: 2016/09/22 20:21

分享:

分享:

當代水墨畫家林天行認為,藝術應由教育開始,自少開始,培養藝術文化素質。(馮漢柱攝)

全球經濟下行,但未影響中國畫壇成交,早前張大千的《桃源圖》便拍得2.7億元超高價;本港當代水墨畫家林天行的作品價格,近5年升值1.5倍,但林天行認為,藝術的價值不單在於金錢,更重要是藝術會感動人心、令生命更美好,他又認為港人對藝術「只講投資、不講欣賞!」認為藝術應由教育開始,自少培養藝術文化素質。

以畫荷聞名中外的林天行,於今年4月在中環長江集團中心3樓「榮寶齋(香港)」舉行「天行造境。林天行彩墨畫展」,他接受《香港經濟日報》訪問時憶述,1984年、當年只21歲的他移居香港後,便經常到榮寶齋(香港)看畫展:齊白石、李可染、張大千等的真迹畫作,令他獲益良多;當年該等名家的畫作價錢由數千至1、2萬,但短短數十年間,價值已意想不到地大幅升值。

林天行認為港人對藝術「只講投資、不講欣賞」。圖為他在畫室「大也堂」作畫的情況。(受訪者提供相片)

然而,他認為,藝術的價值不單在於金錢,更重要是感動人心;他於1985年在港售出的首幅畫作作價2,500元,經歷逾30個年頭,畫價已翻了多番,去年底他特意為「惜食堂」籌款而創作的荷花畫作《耀光》,有善長以48萬元認購,全數捐贈「惜食堂」;去年德國畫展中,畫廊以高於其原價3倍價錢,售出其中一幅荷花作品,他坦言:

外國人對藝術的價值觀,跟中國人很不同,只要他們認為作品有質量、能被感動,便在所不計。

他形容,港人對藝術品認識相當有限:

只講投資、不講欣賞!問題源自缺乏藝術文化教育,不少家長願付鈔讓年幼子女習畫,但他們想要的是孩子漂亮履歷、考入好學校,而非藝術薰陶,當孩子升學、希望唸藝術時,便斷言拒絕,原因很簡單,家長認為藝術沒有前途、不能『搵食』!

林天行的彩墨作品「山居」(受訪者提供相片)

林天行的彩墨作品「塵外」(受訪者提供相片)

林天行的彩墨作品「生輝」(受訪者提供相片)

他慨嘆,自幼沒有美術修養、長大了也不會留意藝術。師從多位內地名畫家的林天行,於1984年移居香港後,受西方美術思潮影響,不斷追求探索,以中國傳統山水技法,加入色彩與幻想,創構出獨特而具感染力的畫風。他不諱言,過程中經歷不少經濟難關,但因着對藝術的信念才能捱過,他以自己為例,寄語家長,藝術不一定不能「搵食」,藝術可以改變人生,並且自己及別人的生命更美好。

林天行(右)與榮寶齋(香港)總經理周伯林(左)(馮漢柱攝)

主要經營珍品書畫、有「民間故宮」之稱、有逾300年歷史中華老字號「榮寶齋」,3年前在中環長江集團中心重開分店,榮寶齋(香港)總經理周伯林接受訪問時指出,榮寶齋的藝術經營,一直是內地畫廊界的「風向標」,去年相繼推出內地最具分量畫、書壇名家,包括陳玉圃、王鏞、杜大愷等名家展覽;他形容,林天行的傳統中國書畫技法紮實、又有大變化,其風格、藝術質量高,有突破傳統國畫的創新元素:

好的畫家一生的風格在變化,才是了不起的!希望透過榮寶齋的展覽平台,令各界更關注香港水墨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