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送「特權雞翼」抽水 心燒食堂不平則鳴

休閒消費

發布時間: 2016/04/29 16:38

最後更新: 2016/08/02 17:51

分享:

分享:

「今晚開始,每位有特權嘅食客,落單時向店員大大聲講「叫我梁特首」,即送你一隻「梁特手」(特權手羽先)雞翼。」一則Facebook帖文,換來逾7,200個讚好、1,500則分享。自言躁底的日式串燒餐廳「心燒食堂」老闆之一Aska,甫得悉特首行李門事件,即與好友兼「橋王」梁柏堅夾計,索性來個飲食界的「特事特辦」,以日本雞翼「手羽先」暗諷「梁特首」的超然地位。

從以12.8元餐蛋飯對撼酒店128元天價餐蛋飯開始、至佔中創配上小黃傘及「我要真普選」小直幡的雞尾酒、到取名「一帶一露」的68.9元帶子松露沙律,「心燒食堂」彷彿與社會時事有擺脫不了的關係。

Aska戴粗框眼鏡、留鬍鬚,一臉豪氣的說:

抽水叫做得啖笑,但如果聚集到一班投契、志同道合的人,不用做遊客生意,我們就是一間屬於香港人的餐廳。

一個銅鑼灣,只有一間心燒食堂,沒有為發聲放棄賺錢養家的高尚故事,只有一份對港人港事的執念。

曾耀輝攝

準則就是不平則鳴

別人說他敢作敢言。誠然,心燒食堂鮮明的政治取態吸引不少名人「打卡」,如陳淑莊等。推出「特權雞翼」後,就連建制派議員謝偉俊,亦與白韻琴專程伙攝影師來拍照。

「抽水叫做得啖笑」以外,Aska一臉認真的表示,新聞經包裝後能讓大家抒發鬱結,情況有如若稻香雞和亞視無情雞均售一元,後者「大家可能為了緬懷而來,趣味性也較高」。心燒食堂不時轉載「CALL4VAN客貨車」Facebook帖文,Aska笑言當是志同道合,「很佩服他們的政治表態」。

抽水有底線嗎?Aska想了一想,說穿了準則就是不平則鳴,不公平、不道德、人神共憤的事都是題材,但直言「不要抽火水」。

《十年》獲頒「最佳電影」金像獎,「橋王」梁柏堅曾提議製作相關特飲,但Aska認為食堂不應拿別人光環,更何況:

講真梁生的管治班底、建制派議員,個個禮拜都有笑話,你做得邊樣?做唔切呀!

他們又想過就嘉湖山莊突現泥頭山事件製作一個「蒜泥山」,在牛脷冷盤上堆多些蒜泥,後來因製作工序麻煩,就此作罷。

只有該做的事

話題性十足,原來背後有一份濃濃香港情:食堂每月至少派2次免費飯給灣仔區獨居長者,3年過去了,屈指一算,食堂派了至少72次飯,飯菜次次不同。

視乎長者想吃什麼,例如今星期想吃雞脾飯,有時想吃魚我們就燒鯖魚,想食齋我們就整羅漢齋飯,總之廚房配合到就整 。

「真心講」、「講真」是Aska的口頭禪,他自言派飯行動受拍檔Paul Lung影響,說話爽朗的他輕描淡寫的說:

講真這些小恩小惠,沒什麼好拿出來說 ……不值錢,錢不是太重要,最主要都是和公公婆婆吹下水。

只有該做的事,香港18區就以灣仔區獨居長者人數最多。Aska笑說:

我和Paul最想開一間茶餐廳,老人長者20元一餐,年輕人則要付40元……吹咩?我就是要後生仔補貼他們,你後生就是給多一點。

 

我個人就是躁底,可以找個途徑發泄下我的怒火。

用心去燒

曾耀輝攝

心繫香港人與香港情,Aska從2012年開業至今,轉眼便4年。他畢業後當了7年副刊記者 ,後來又做了2年廣告創作人,心燒食堂這個名字正是由好友黃偉文(Wyman)創作,意味「用心去燒」。而他眼中的本土文化,離不開廣東話和繁體字,甚至聲言:

一直好想在門口雕木牌,表示「本店絕不使用內地食材」,但真的很難做到,雖然現在雞來自巴西或阿根庭 、蛋和米來自日本,但說到番茄、蔥、蒜頭等,太貴,怕客人接受不了,可能等開一間分店吧。

他正與本地農夫洽談,在食堂使用皇帝菜及本地有機菜,還打算用本地蛋做菜式。曾有廣州旅遊書打來約訪問,Aska搖搖頭,說「不想有太多內地人來食飯」,續爽快說:

真心講,餐廳得60幾個位,又不是地鋪,淨做香港人都夠脾啦,我又不是翠華,如果有日比我叻到好像翠華一樣,可能跪低。

不歡迎內地人?他再搖頭,最重要還是有規矩、有禮貌。食客雖以80後和「黃絲」為主,但不乏內地人,「年輕、斯文,對他們印象不差」,相反,曾有香港食客極不禮貌,結果被他趕走,還說「你以後都不要來,我不做你生意」。

不怕「被噤聲」

天不怕地不怕般,上年國際運動用品PUMA上載「D7689」號碼布,惹來藍絲網民攻擊,心燒食堂旋即指只要顧客身份證上有D7689部份數字,即有優惠,有人打電話鬧,也有人瘋狂在其Facebook留負評,令食堂評分最低見1.9分。 

Aska反問一句「怕什麼」, 笑言12.8元餐蛋飯回不了本,倒是取名「一帶一露」的68.9元帶子松露沙律令生意增兩成。他不怕「被噤聲」,但坦言有一件事未有答案:

有些人批評我博宣傳吸引黃絲來食飯,但我現在是犧牲了其中一邊的客人,只做黃色。

他頓了一頓:

不過,如果有下一次大型社會活動、反霸權運,我會想我應否表態,因為我若表態支持,但因為我做生意,在這個「光環」下我是賺錢,因此都會接納批評。

他不願透露租金,但就指每月盈餘約5位數字,笑言自己「過中產以下生活」。

如果有日賺到更多錢

《十年》有句對白指「這十年來,我們學得最多的,是陰謀論,而我們失去最多的,是信任」,小店只有「被結業」的命運嗎?香港是否為時已晚?Aska半開玩笑的說:

我相信香港不會愈來愈差,因為現在已經好差,但始終香港是我們的家,身邊人都在這裡,不想移民。

他有一雙子女,大女只有4歲。天色漸晚,心燒食堂從晚上營業至凌晨,現快要開店了,Aska無車無樓,卻仍有一夢:

理念行先,賺錢當然也重要,我未到那麼高尚,但如果有朝一日賺到更多錢,我希望可以包場請食客看《十年》。

不甘只營營役役,不願只一追再追生命裡分秒,或許就是他的一份勇氣吧。

曾耀輝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