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為理念尋夢 女建築師:並非為客戶「賺到盡」
發布時間: 2016/05/03 07:32
最後更新: 2016/05/03 12:39
「我覺得設計是一種特別的能力,可以有很大社會影響力!」2015青年建築師獎得主、80後梅詩華(Sarah),兩年前毅然放棄建築師樓穩定工作、薪金減半,與丈夫成立設計工作室,為的是實踐自己的建築理念、換來更大的滿足感。
畢業於中大及英國倫敦大學的Sarah,09年投身建築設計業,先後於兩間本港建築師樓工作,其中一間是著名的The Oval Partnership(歐華爾顧問有限公司),曾設計海洋公園香港老大街、北京三里屯太古里等商業項目。建築師樓的工作,令她經常要中港兩邊走,一般人可能會覺得內地項目發揮空間較香港少,但Sarah直言,內地客戶接受程度更高:
內地客戶會有興趣了解建築師想甚麼,若明白可達到的效果,反而更願意嘗試!
2014年底,甫踏進30歲的Sarah,突然想休息、以思考在設計工作方向,自言不懂商業計算的她,原沒有創業念頭,接下社企項目,慢慢發覺此做法有更大發揮空間,在丈夫鼓勵下,開設「一口設計工作室」,半年後丈夫亦辭職加入,發展至今,公司已有7人,漸具規模。
Sarah坦言,現時收入較當建築師時少一半,工作室首半年更沒有收入,但換來的是更大的滿足感,例如她最近為二手服裝社企「Green Ladies & Green Little」重新設計店舖,將試身室改裝擴展,提醒顧客購買前要試一試,引領消費者重新思考二手寄賣及環保購物態度。
她慶幸曾工作過的建築師樓非着重「鬥高、鬥大、鬥豪華」,而是強調建築物對城市的作用,並思考如何平衡客戶期望及社會元素:
當建築師並非單純為客戶『賺到盡』,要想盡辦法加入如步行街等公共空間元素,並要說服客戶接受建議,雖然要花相當大力氣和時間,但會有很大滿足感!
Sarah憑着改造石硤尾街市的設計,成功在16份參賽作品、兩輪篩選中脫穎而出,榮獲2015青年建築師獎,並獲得贊助前往美國觀摩及交流。她的作品名為「Shinning Slowly–慢樂」,以石硤尾邨及石硤尾街市為設計藍圖,希望藉着設計,反思是否清拆舊有建築物便代表社區活化,她解釋,「慢樂」是指每個人都會年老、會變慢,但希望社會知道,慢可以是一個樂趣,亦可紓緩城市急促的生活節奏及壓力。
設計提倡在不清拆石硤尾街市下進行改建,開放更多地面空間作臨時商店或社區用途;在公共空間下進行「魚菜共生系統」,讓社區自給自足;清拆天台樓板、為街市引入自然光;又設立「漫步徑」、舉辦「長者時裝秀」及「社區電影院」等,加強社區凝聚力。
Sarah認為,建築師設計時要兼顧社區內不同持份者需要,她選擇石硤尾街市是因為4至5年前因工作經常到訪該區,發現石硤尾較多梯階,老人家「走上走落」很辛苦,獲悉有重建計劃後,希望可以藉比賽提出不同建議。
撰文 : 龐浩吉 經濟日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