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風」新藥降中風風險13%

社會

發布時間: 2016/05/17 12:53

最後更新: 2016/05/17 12:54

分享:

分享:

衛生署圖片

香港每年平均有逾3000人死於中風 (Stroke),是本港第4號「致命殺手」,患者年齡通常在50歲以上,但近年數字顯示患中風人士的發病年齡有下降趨勢。中大與多國一起進行的研究發現,除了已使用約50年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俗稱『小中風』)和輕微中風的亞士匹靈(Aspirin)外,另一種抗血小板藥物「替格瑞洛」亦可有效預防中風復發,此藥比亞士匹靈更有效預防缺血性腦中風,可減低中風風險達13%。

研究在2013至15年間進行,結果在已於歐洲中風組織周年會議及《新英倫醫學期刊》中發表,數據來自全球33個國家,包括中大在內的670多所腦神經科專科中心的逾1.3萬位病人資料。當中一半病人在出現小中風或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的24小時內,服用亞士匹靈,另一半則服用新藥,從而比較兩藥效用,跟進3個月。

結果顯示,有7.5%服用亞士匹靈的病人在用藥後出現中風、心臟病發作或死亡;而使用替格瑞洛的病人則為6.8%,風險率下降11%;亦有6.6%用亞士匹靈的病人,會在用藥後出現缺血性中風,而使用替格瑞洛的則有5.9%,風險率下降13%。

莫慶堯內科醫學講座教授、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主任黃家星指出,服用亞士匹靈後有0.3%機會有呼吸困難、1.2%會嚴重和輕度出血,而替格瑞洛則是1.5%及1.6%,但只屬輕鬆副作用,是可接受的。相對亞士匹靈,替格瑞洛在預防中風、心臟病發作或死亡的事發率未有顯著幫助,但若獨立計算預防缺血性中風或所有中風事件,此新藥有較顯著效果。

中大發現新藥物醫治小中風。(鄧穎琳攝)

而若出現病徵12小時內治療、65歲以下、亞洲人及相對已服用亞士匹靈的『小中風』或輕微中風患者,新藥替格瑞洛比亞士匹靈可的治療效果更明顯,可有效降低患者在3個月內再中風、心臟病或死亡風險分別20%、19%、18%及24%。

黃期望,未來可將替格瑞洛配合亞士匹靈一起治療,料3至5年可作進一步研究。

有份參與研究的病人胡先生,去年10月在公園晨運時左邊腳麻痺,以為自己『撞邪』,後來沒有事,惟2日後左邊手腳、頭部亦麻痺,睇街症後,醫生著他到急症室求醫,確診為小中風,並發現他有高膽固醇,食藥後至今未有復發。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客座導師樊倩英醫生提醒,要預助中風,需戒煙、避免接觸二手煙、男性每日飲少於兩杯酒、女性少於1杯、維持少油、鹽、糖、及多蔬果的飲食,做運動。若有手腳麻痺等症狀,不論時間長短,應盡快求醫,因12%小中風病人,會在3個月內嚴重中風、5至10年更會有近半人中風。

 

撰文 : 鄧穎琳 經濟日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