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攝影旅人義賣蜂蜜 助四川痲瘋村重生

休閒消費

發布時間: 2016/06/17 11:26

最後更新: 2016/06/17 11:26

分享:

分享:

Sonya(右二)因一次義工服務認識涼山痲瘋病康復村,後來成立非牟利組織,協助村民改善生活。(相片來源:晴報)

一樽蜂蜜也可隱藏動人故事。有80後女生見證內地痲瘋康復村村民徒手採蜂蜜的艱辛,惟因內地人聞「痲瘋」色變,令蜂蜜難賣好價錢。於是她透過拍紀錄片作宣傳,並提倡公平貿易,助村民獲得合理回報及改善生活。

80後攝影旅人霍文蕙(Sonya)2009年因一次義工活動,認識四川涼山阿布洛哈痲瘋病康復村,

第一次進村用溜索過河,見到村民住的土房,只吃紅腰豆煮乾菜配白飯。

城市姑娘看到山區居民的貧困生活,難免震撼,亦令她跟涼山定下諾言:

我一定要回去。

痲瘋村人見人怕 決心義助

2013年她辭去慈善團體的工作,回到涼山住了1個月,了解村民的需要,

做慈善機構往往只看到他們欠缺甚麼,而忽略他們擁有甚麼,令我反思做甚麼工作,可持續改善村民的生活!

她回港後成立非牟利組織i-Action,透過演講等為村童籌款建圖書館及學校飯堂。

去年底她回到涼山,遇上野蜂蜜採摘季節。她跟當地合作夥伴商議後,決定推動公平貿易計劃,

農民只用一根木棒、一點薰煙用的草藥,連保護衣物都無,就徒手採蜜,過程原始又艱辛!

她眼見逾百隻蜜蜂傾巢而出,農民卻亳無懼色、把蜂巢逐一取下,畫面難忘。

為讓市民知道這些蜂蜜得來不易,她拍下紀錄片,上載到i-Action專頁,迄今有逾6萬點擊。她說這些蜂蜜若是內銷,每樽只賣80元,亦因當地人聞「痲瘋」色變,蜂蜜難賣到好價,難改善村民生活。

引進港公平售 利潤歸村民

後來他們決定將蜂蜜由內地義工協助作後期過濾、入樽及包裝,再轉到香港以公平貿易方式出售,扣除基本成本,利潤全歸康復村,

一半收入直接交給村民,另在村內設養蜂基金,由村民管理運作,購入保護物資,亦讓他們學習更多養蜂技術。

Sonya透露除蜂蜜外,未來會研究教村民製作其他副產品,如唇膏及肥皂等。100樽蜂蜜兩個月前抵港,迄今已售出半數,每樽均附上小卡片,道出村民採蜜的艱辛。

內地鮮有宣傳 歧視痲瘋難除

阿布洛哈村是少數民族彝族聚居地,50、60年代時,部分人因染痲瘋病導致肢體殘障,「痲瘋」成為當區忌諱。Sonya猶記得初到涼山時,鄰村村民知道她要到痲瘋病康復村時表現驚訝,

他們不斷問點解要去,覺得難以置信,甚至說好危險,叫我唔好去!

她又指,內地政府常宣傳防愛滋、吸毒及販毒等,但罕有為痲瘋康復村作澄清,令外界的誤解難除。即使是鄰村村民,亦因「痲瘋」二字而不相往來,甚至有村內小學畢業生因背負這個「原罪」,在城內難以升學。

全文刊於《晴報》,標題經TOPick 編輯修改,原題為「愛心女義賣蜂蜜 助內地貧村重生 拍片紀錄採蜜苦 籌款建飯堂」

《晴報》facebook

撰文 : 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