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圖看清醫生反對醫委會改革玄機
發布時間: 2016/07/05 23:04
最後更新: 2016/07/06 15:05
政府倡修例改組改革醫委會,修例倘通過,醫生成員比例仍佔75%,屬絕大多數,但緣何醫生強烈反彈?
關鍵是改組後傾向支持醫生利益的成員比例,會由現時50%減至43.7%,少於維護病人與公眾利益的成員比例總和,換言之醫生難再「話事」。
現時醫委會由28個委員組成,當中24人屬醫生,包括7個由醫學會選出、7個由全部醫生選出;餘下10名則分別由衛生署、醫管局、兩大醫學院及醫學專科學院提名,並由特首委任。
按港府提出的修訂,建議醫委會全體委員增至32人,當中醫生委員維持於24人,除醫專提名2名特首委任委員,改以醫專選舉產生外,餘下22名醫生委員產生方法不變。
表面上修例後醫生成員仍佔絕大多數,但換個角度計算,現時醫委會的組成,有14個醫生由醫學會及全體醫生選出,代表醫生權益的一方;而餘下10名特首委任的醫生委員及4名業外委員,則傾向較維護公眾利益,兩者比例均等。
在港府方案下,代表醫生權益的一方雖維持14人,但餘下18人包括特首委任的醫生委員、醫專選出的醫生委員、病人組織代表、消委會代表及業外委員,則傾向較維護公眾利益。這意味維護醫生權益一方的比例降至少於一半(見圖)。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直言,維護醫生利益的成員比例有變,屬醫生界主力反對草案的原因,惟業界卻包裝成憂慮特首操控醫委會、放寬內地醫生來港影響質素,激化年輕醫生、市民支持,背後實為鞏固勢力。
彭又指,醫生業界明言反對引入海外醫生,背後擔憂為如有更多海外醫生,於公院服務,將可紓緩公立醫院壓力,「轉去睇私家醫療的需求就會下降」,當中利益顯而易見。
據悉,港府在與醫生業界商討的過程中,也發現醫生最驚的是引入海外醫生,憂慮醫生供應增,私營醫療「生意」就會受到影響,「令人感覺是一個(醫生)都不能多」。另一方面,醫生供應增,醫管局外判服務也會減少,亦影響私醫收入。
但醫學界立法會議員梁家騮昨重申,修例草案一旦通過,由特首委任的委員就可影響免試有限度註冊醫生來港數目,醫管局將以人手不足為由將貨就價,聘海外醫生協助:「係咪真係唔夠人,真正係醫管局政策失誤(引致)。」
撰文 : 陳正怡 經濟日報記者